与外卖小哥喝酒,暗藏着东哥之野望
回答一个满级读者的商业案例问题。
他问我,东哥一个做互联网的,不像其他互联网大厂一样,对AI领域进行翻倍的投入,反而进军人力密集型行业。
这是为什么?
首先我解释几个名词。
互联网大厂基本上都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他们的主营业务的范畴,基本上属于运营商。
你比如电信,广电,这种就是运营商,菊厂,思科之类,这就是供应商。
运营商就是做平台的,我手里有客户,至于服务客户的设备技术,可以我自研,也可以招标。
你比如阿里可以收购一堆的服务器厂商,芯片厂商,自研设备,也可以说,我只做平台, 只做运维,只做大数据,其余设备需求,拉到世面上,对外招标。
平台企业的本质就是资金密集型,你需要一开始烧钱,烧到大家认可你,大家习惯你为止。
你要成为入口。
打开手机,入口就那么几个,人不可能说我在手机上安装一万个应用,不会的,你常用的就那么五六个。
于是乎,互联网大厂的名额也就那么五六个。
这些互联网大厂,本质上就是新的技术形态下的电信,广电,就是运营商。
想做成一家运营商,需要烧钱,也需要时机。就是马老师二十多年前说的那番话。
他当年说,如果你不做平台,死定了,过了些年,他又说,你还想做平台,死定了。
我为啥记忆犹新?因为我就是他嘴里的后者。
2012年的时候我们还想要创业做平台,于是我们只能被收购。
其实2014年我们也和阿里谈过,他们当时负责云计算的副总裁也跟我们这么讲,你们还是卖身吧。
时机已经不对了,人家每年可以投入上百亿纯粹为了培育生态系统,你烧不起,你是不可能走这个赛道的。
所以平台就是资金密集型行业。
那么AI是什么呢?
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平台在早期,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是获客,你砸钱补贴就可以获客,你迅速获得几亿的客户,你就是全国性的平台。
但AI在早期并非如此,你算法都拎不清的阶段,砸钱也砸不出什么。
100个天才工程师的价值,远大于10000个普通工程师。甚至很多时候,可能就是那么三五个人突破的。
清华的姚班成立20年了,就是奔着DS去的,结果,DS诞生于一个浙大毕业的人手里。
创立的姚院士,图灵奖的获得者,也很郁闷,这就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特征,你真的无法控制,太随机了。
那什么是人力密集型行业?
分两种,一种是制造业里面的人力密集型行业,我们通常就是指富士康这类。
还有一种是服务业,比如家政,比如上门维修,比如养老看护,比如外卖快递。
我们很多人一提到人力密集型,直觉就代入前者了。这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而且持续多年。
但实际上,我们的服务业从业人口也非常多。
你不能因为美国律师行业很发达,两个人动辄打官司就认为他们第三产业很兴盛,而我们都是进厂拧螺丝的工人。
并非如此。
我们的外卖小哥和美国的律师,本质上都是服务业,都是伺候人的。
外卖真正的价值并不是跑腿,那只是现象,不是价值。
他的价值是什么?其实是解决方案。
我想吃蛋糕,不是肚子饿了想吃,而是看到电视里面人家在结婚,在切蛋糕,我看大家吃得香,我也想咬一口。
这是什么?这是新生的一个消费需求。
这个需求能维持多久?
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半个小时后我不看那个节目了,我就把蛋糕这茬给忘了。
那么谁能够在半个小时之内,把蛋糕送到我手里,他实际上就填补了一个消费需求。
一个即时产生,一个转瞬即逝的消费需求。
这就是外卖行业为什么需要快。
2006年的时候,也有外卖行业的,只不过和今天不一样。
那年代,你在企业里面上班,早上公司就会给你一个订餐软件,上面写着午餐的需求,你要选择什么,打勾,回头到了中午,你们公司的午餐,会被某家承包的餐厅,一并送来。
每个人得到自己定制的那份。
这就是最原始的外卖,只不过,它满足的仅仅是刚需。
你本来就要吃午饭的,到点了不给你送,你也得去店里。
而后来演进出来的半小时达,实际上是在满足什么需求?
在满足方案需求。
你忽然需要什么什么,这个需要的有效期,非常短暂。
所以我说,到这个程度,实际上,外卖行业已经是卖解决方案的了。
这就跟律师是一样的了。
你以为美国的律师是干嘛的?就是卖给你一个方案。
所以有时候律师为啥会鼓动当事人打官司?就是因为他知道,拖延久了,当事人心平气和了,就没有那么想打官司了。
同样是离婚,人家可能不通过法律途径了,俩人商量去了,或者,想了想又和好了。
那你律师就丢掉案子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需求是临时起意,快递小哥卖给你的,也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解决方案。
半个小时蛋糕没到,可能这个需求就彻底消失了。
那么这个方向,就不是传统制造业的人力密集型,而是具备三个特征。
首先,它是服务业。
其次,它是卖方案的。
最后,它捕捉到了很多转瞬即逝的消费需求。
这三大特征恰好就是未来我们鼓励的方向。
我们要拉动内需,我们要提振消费,而我们当下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的实际水平并不比美国之类的发达国家低。
除了住的面积赶不上,你吃穿行,都不见得比老美差,尽管看起来你消费的货值低,那只不过是因为你这里东西便宜。
那么我们还能提高什么?
只能提高服务消费。
而服务消费里面很多需求都是转瞬即逝的,我就这会儿特别想玩一款游戏,我想把游戏这么改下,那么改下,谁能给我出个MOD?
他能迅速出,就能满足我这会儿的消费需求。
他如果不能,等会儿我可能就不想玩这款游戏了。
外卖员干的,就是出即时解决方案的事情,只不过当下,他们提供的方案价值,还依附在实体货物上。
他们给你的感觉,还是一个代跑腿的。
这就像互联网早期,那些平台在烧钱获客的过程中,都还不知道获客之后能干嘛,都有什么花样。
但他首先得打破局面,否则就没有后来。
外卖就是这么个行业,你得先让顾客习惯用你,至于将来,除了代跑腿,你还能提供哪些服务业的即时解决方案。
那是你自己的产品经理们要研发的方向,你公司的ROADMAP是什么。
但这个大领域没有选错,非常切合我们国内未来服务型消费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很多时候,一开口,就已经开始自我束缚了。你一看到外卖,就联想到人力密集型,你一联想到人力密集型,就想起富士康。
但人力密集型并不只有富士康,而且当下的人力密集型的服务方案和未来的世界,未必是一样的。
很多人思维是僵化的,恰恰是这个原因,导致他们看不到未来。
于是乎,我们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把路给走死了。
自己某一天忽然找不到工作了,或者孩子读了多年书,找不到出路。
其本质问题就是我们那天聊女人在逃离什么,在第一个话题里说的。
你和那四个女人一样,你和那四个悲剧故事一样。
你压根儿没看懂游戏。
“100个男人,只有他求婚,你让我咋办”,这句话上来就错了。
这颗星球只剩100个男人了么?
所以千万不要急着问,要学会先自我反问。
当我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先反问自己,我的问题里面牵涉的概念,是否真如我的理解?
你这么去想,僵住的大脑,就开始消融了,你会发现,是你自己提前框定了一个范围,画地为牢,把自己束缚进去了。
那后面的一切还有意义么?
当你跳出这个,你会发现这道题并不是只有ABCD四个选项,那些EFGH就咕噜噜都冒出来了。
这时候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重新思考这件事,你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你就会发现,未来有好多好多的机会,然后你再去看,哪些适合自己。
天地就开阔了,路就走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