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补课,是因为补出来的学霸,找不到出路
那天讲女人逃离什么的第二个话题时,我讲了很多小案例。
我特意选取了低学历的这个群体,因为自身接触的缘故,我举的都是些门槛非常低的赚快钱的骚操作。
有些读者看了之后就挺激动的,问我一个问题。
他们的孩子是学霸,如果兼具了文中那些,是不是更有优势?
毕竟学霸肯定算是个长处嘛。
我借着你们的问题,捎带着讲讲另一个话题。
一直都有人问我对于停止补课,给学生减负的看法。
这个问题很复杂,讲不完的,我今天只讲一个侧面。
你站在宏观的视角下看人才供需,会发现几十年前与当下的局面是完全不同的。
至少20多年前我们那代大学生,包括我们之前那么多年的大学生,基本上属于你读出来,社会就真的需要。
俗称坑多,大学生少。
因为当时社会处在一个百废待兴,什么行业都在萌芽期的阶段,创业的人很多,是因为需求很多;而既然有这么多人创业,自然招聘的岗位就很多。
这个时候大学生就是非常优质的人才,多多益善,哪怕填鸭式教出来的人造学霸,也多多益善。
你自己没有主观能动性,不重要的,到了企业里,会有人带你。
那么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绝大部分行业都有了长足进步。
很多行业你即便不是全球第一,也是第二,不是第二,也是前几。
这就意味着,容易做的事情,前人都做完了,能留到今天还没人突破,那基本上都是卡脖子项目。
堆人能解决的,基本上都解决了,剩下的,都是要靠突破的。
你仔细想想就清楚了,存量的游戏里面拼什么?
拼背景,你补个学霸,人家4+4。
而在增量游戏里面,补出来的学霸有啥用呢?
所以站在宏观的角度,站在人才结构的角度,你会发现我们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填鸭式培养出来的人造学霸,实际上是供大于需的。
而当下急需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是能够创造就业岗位的,或者,是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
你其实站在宏观视角下看,停止补课,就这点事儿。
过去鼓励补课,因为差的是量,只要起量就行,填鸭式的人造学霸也能派上用场。
现在停止补课,因为差的是质,供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弄清楚这点事儿,我们来看真假学霸。
你觉得你小孩是真学霸对吧?那我问你两个现象。
1、没人逼他,没人抽查他作业,没人考核他,没人追着他看他哪里不懂。
把所有外力去掉,他是个什么样子?
有的人就只会上课听听,听过就算了,能记住多少是多少,能理解多少是多少。
而有些人,他会自我考核的。
没人逼他,他自己逼自己,没人抽查他作业,他自己考核自己,没人追着他,他自己不断训练,实践,以期发现自己到底什么地方没掌握,还是没熟练。
你加上外力的时候,俩都是99分,你去掉外力,也许就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了。
大学里很常见的。
即便是清华北大这种学校照样每年会有人挂科,甚至有人退学。
你说为什么?
不可能是智力有问题的,也不可能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问题,这绝对不可能。
一个孩子能考上清北,他什么问题都没有,如果出了问题,那一定是外因内因的问题。
他当初多半不是因为内因考上的,所以当外部环境变化之后,当没有老师天天追在屁股后面查作业了之后,他的成绩就开始猛降。
大概率就是这样,当然,也有可能这孩子当初是因为内因考上的,但是考上之后,心思不在读书上了。
比如像盖茨这种退学生,人家有了新目标,忙他的生意去了。
2、你观察这孩子,他到底是每做一件小事就必须要得到回报,要得到正反馈的鼓励。
还是说,他可以忍受长期多次的失败打击,就是像爱迪生那样,999次实验失败之后,他依然会开启第1000次。
这种在研究生阶段会比较多见。
有些孩子就是因为内因考上的清北,他本科期间绩点也非常的好,人家是保研的。
但这一定能证明他是学霸么?不一定的。
因为你此前小学中学包括本科期间的经历,像个游戏一样,都是很多个小项目凑起来的经历。
你做一道题,就像杀一个小怪,马上就会掉经验值,你就会得到正反馈的奖励。
文科也一样,背一个单词,词汇量就+1,你感受得到,而且是立刻,马上。
但你读研期间完全有可能因为方向错了,两年白干,导致延毕。
不是你的错,你非常努力,你什么都做到位了,就是运气不好。
有的人心态就崩了,我不适合这个,有的人就像爱迪生,再来呗。
我问你,你孩子是不是两者都具备?
如果两者同时具备,那么就构成了一个优点,他的确是真学霸。
如果只具备了第一条,其实不是的,如果一条都不具备,成绩又很好,那就是人造学霸。
人造学霸,和真学霸,在这个社会上的供需,是完全不同的。
人造学霸当下的处境是供应远大于需求,真学霸的处境才是供应小于需求。
一切和钱有关的事情,归根结底,无非供需二字。
我们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有些人可能会说印度比我们还多,不对的,印度只有一亿人,我们只讨论那些有机会念小学初中的人。
在全世界所有有机会念小学和初中的人口里面,你会发现,所有的发达国家加一起的总人口,也不过和我们一个国家相当而已。
所以在这件事上拿我们和任何国家比较都没有意义,我们相当于全体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
你对任何问题的思考,都应该基于这个庞大的基数下。
总有人说,我们有多少多少人选择躺了,不像以前的人那么拼了。
有意义么?没有的。
10%的人躺了,我们依然有相当于全部发达国家总和90%这么多的人,在拼;
哪怕一半的人躺了,我们依然有相当于全部发达国家总和一半这么多的人,在拼。
这意思就是告诉你,哪怕躺倒一半,剩下的一半依然庞大到难以置信。
我那天讲女性逃离话题时说:通往罗马的路,每一条都是窄路。
有些读者留言问我,那为什么非得去罗马呢?普普通通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不挺好么?
答案很简单,树欲静而风不止,没有投个好胎,没有爸爸罩着,想普通都难。
因为人口基数太大,你以为有得选,其实没得选。
等你被社会虐了千百遍,你就会发现你的付出和回报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
不是说你一个月吃100斤黄连,月入100万;吃10斤黄连,月入10万;吃1斤,月入1万,吃二两,月入2千。
不是这样的。
真要是这样,你倒是可以自选了,你说我1万块也够花了,那我就选个1斤的套餐。
问题在于,现实是你吃100斤,月入100万,你吃99斤,月入10万,你吃98斤,月入1万,你吃97斤,月入2千。
那么选98斤就不划算呀,我要连续吃100个月,吃9800斤,才能凑100万。
那不如我吃100斤,然后接下来99个月,都不用吃黄连了。
说穿了,是这么个游戏。
当然,你愿意吃一辈子,你说你要吃98吨呢,只要你乐意,都随你,总有人爱好特殊。
我只是计算总量的回报率之后,告诉你,那么选,不划算。
如果你有这辈子总的盈亏比的概念,你会发现,一门心思去罗马,才是你这辈子受罪最少的方案。
而在如何去罗马的过程中,大家都选错了路。
并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是通往罗马的路,都有其特征。
人造学霸本质上是一种红海卷王,红海是一条宽路,路上挤满了人,你不卷出个状元,冠军什么的,很难拿到超额回报。
而我之所以问你的孩子有没有上述两种现象就是想知道,他具不具备走窄路,耕瘦田的性格特征。
宽路就像六出祁山,是道路平坦,问题是,哪怕诸葛亮操盘,实力不够也得铩羽而归。
这个实力很多时候就是天生的,不是诸葛亮不行,是蜀国不行;不是你不行,是你爹不行,你天赋不行,运气不行。
而在我那天讲的通往罗马的路的话题情景下,宽路有意义么?
没有。
具备走通宽路的人,他生来就在罗马了。要么天赋爆棚,否则就像董小四一样,有个好爹妈,给各种包装走4+4通道。
这种生来有就有,生来没有这辈子都不会有。
这就是为啥我不讨论宽路的原因。
宽路没毛病,但是对罗马这件事,没意义。
而窄路就像子午谷奇谋,历史上诸葛亮之所以反对魏延,是因为只能赌一次。
可如果可以反复赌呢?
这时候,只考验一件事,仅仅需要考验性格了,考验你耕瘦田的耐心,第一次没回报,第二次没回报,你能坚持多久?
当多次样本的情况下,最终送你进长安的并不是子午谷,是什么?
是概率。
再小的概率,乘以足够大的样本,它都会发生。
所以你去观察那些没有生在罗马的人,他们几乎都是靠着走窄路,耕瘦田改变的自身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