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三和全省一万三,毕业后没你想的那么大差别

回答一个满级读者的问题。

他想弄清楚一件事,就是本科到底是读应用数学好呢,还是计算机好。

为什么有此一问呢,源自他听某些网红机构讲,孩子如果本科毕业了就工作,那么读计算机好。

如果要读研,那还是读数学系好,等考研时再转计算机。因为计算机的本质是数学,本科读数学,数学功底扎实,将来这孩子工作后,上限会更高。

开诚布公地说,这套逻辑没毛病,包括很多家长花个几万块去网红机构做志愿填报咨询。

得出的结论是虽然同属计算机学院,但是信电系软硬结合,计算机系偏软,前者应用空间更广阔,云云。

这些说法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没毛病的。

但是,站在家长关心的那些世俗话题体系内,这些观点,也没价值。

俗称没毛病,但没价值。

我这么跟你讲,站在逻辑的角度,本科学数学,数学功底更扎实,将来去搞算法,是不是更容易突破?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真实的社会,完全不是这么玩的。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某一个人做出了算法上的突破,很快就会全球采纳。

就像有人提出了神经网络算法,马上全球采纳;有人提出了蚁群算法,马上全球采纳。

这个提出者,这个相当于世界冠军的人,他当然可以得到超额收益,名利双收。

但问题在于,这种事,会落到一般意义上的优秀者身上么?

会么?

我当年读高一的时候,有些沮丧,因为我发现自己在数学竞赛上已经搞了很多年,都没有成绩。

尤其我们那一届,有个同学,天才,生而知之者那种。他高一参加数学联赛,就拿全省第三,要知道,别的参赛者都是高三的学生。

我跟我的家教诉苦,问他,以你观之,我与那位天才同学在数学上的天赋差距有多大?

我家教是昔日我初中时奥赛老师的弟子,他拿过奥赛全国第一。

我的奥赛老师后来教不了我,就让他来教,他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大师兄。

他就开我玩笑,说那位同学和我在数学上天赋的差距,比人与狗都大……..

这点我是相信的,因为他教我的过程中,我感觉他和我在数学天赋上的差距就像人和狗。

如果那位同学和我的家教一样聪明,那我就不理解了,我花时间搞奥数的意义何在?

这事儿明摆着是没结果的。

然后我家教就讲了一番话。

他反问我,以我观之,他混得如何?

他那时候已经读大学了,马上要读研,他当年是数学单科保送的,读的显然也是数学系。

不用我来回答,他直接给我答案,他混得不好,也不太可能混出名堂。

他这辈子,就这么按部就班读研读博,大概率混个985的数学老师到头了。

副教授应该随着年龄能够熬到,但是教授博导未必有,至于出什么成绩,什么数学家,还是拉倒吧。

这不是他够不够优秀的问题,而是他从事的这件事本身决定的。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全世界只要有一个人把某个全新的数学公式推导出来,这个分支领域就结束了。

第二名是无用功。

听清楚,全球第二名都是无用功。

所以不要说省三没花头,国一都没花头。

这就是为什么他并不觉得他教我数学是浪费他的时间。

在他看来,教我数学挺有意义的,我是不如他天赋高,我是不太可能拿到奥赛奖牌,但是,我比他更容易做出成绩。

因为我走的不是他那条赛道,因为我走的不是那种只奖励第一名的道路。

我们回到这个家长的问题,你小孩本科读数学,硕士读计算机,跟本硕都读计算机比,前者的数学功底肯定更扎实。

但这个扎实,等到了工作的那天,到底能有多少实际作用呢?

几乎为零,自信点甚至可以把几乎去掉。

你想想看,一个好学校,某个系,也许录取的最高分是高考某个全省第三名,最低分也许是某个全省第一百三十名。

这个差距是很大的。

问题是,俩人可以是同学。毕业后不一定谁混得好,完全随机的。

你把院校降个档次,次一档的好学校,某个系,也许录取的最高分是某个省的130名,最低分是某个省的1300名。

这中间又拉开档次了。

可是,我们想想看,假如某个大厂招聘,这两个院校都去招。

于是全省第三也招去做码农,全省130也招去做码农,全省1300也招去做码农。

是不是做了同事?说不定最后还分到一个组呢。

而且我告诉你,这个组里面可能还有人是全省13000名。

无它,人家后来去留学了,也混了个QS前20,13000也进来了。

告诉我?谁混得好?

答案是,在这四个人里面,高考成绩的影响,微乎其微。

有人身体好,人家就是可以更长时间的加班,于是每当机会出现时,他都在场,他就更容易接到,你每次都不在场,你就更容易背锅。

有人更理解社会的运转,他知道老板要啥,高管要啥,经理要啥,组长要啥,知道部门的定位,知道自己的定位。而你不知道。

你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这个倒霉蛋完全有可能是这个省三,而这个出类拔萃者也完全有可能是13000。

这样的案例在职场当中比比皆是。

省三和13000之间扎实程度的差别,可远比你读个什么数学系与计算机系之间的扎实程度差别大多了,尚且如此。

为什么?因为比的并不是你认为重要的那些东西。

什么情况下才比你说的那些东西?

单一奖励的赛道下。

可是单一奖励有多大概率会落在你头上呢?

即便落在你头上,奖金有多少呢?

比如你是大神,大数定律是你提出的,这个够牛了吧?能有多少钱拿呢?

大数定律的提出者,雅各布·伯努利,一辈子都只是当教授挣工资,他当年读书的钱还是他那个经商的爹凑齐的。

而他的弟弟约翰·伯努利,另一个大数学家,更是窘迫到当枪手,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寄给贵族洛必达,让对方发表,算在对方名下,自己换钱才能娶媳妇。

娶了媳妇才能生出下一个大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

这就是数学家。

可我们要知道,整个交易赛道,也不过是雅各布·伯努利大数定理的一个应用而已。

什么是交易?什么是稳定盈利?

说穿了无非是大数定律主导下的缩小方差,以求增大数学期望的一个游戏。

就这么一个数学定理在金融市场里的小应用,就诞生了整个赛道,诞生了无数的富翁。

甚至那个交易者的数学都不怎么样,他连上面这一切都不知道,他仅仅是坚持捡乌龙指,守株待兔,某晚捡了坨大的,一把捡了好几百万,比雅各布·伯努利上一辈子班的工资都多。

伯努利跟谁说理去?

荒诞么?不荒诞。

因为说到底,不同赛道的奖励模式是不同的,有的奖励一个人,有的奖励一群人。

算法这个东西,是很高大上,但通常只奖励第一名。

就像你知道弹钢琴最好的是朗朗,第二好的是谁?第三好的?第二十好的呢?

你不知道了对吧?

有朗朗的钢琴可以听,谁吃饱了撑的去听第二十好的?

但是那些投资人,如果第一好的是巴菲特,那么第二,第二十,第二百,第两千,甚至两万,都是赚的盆满钵满的。

而我们的读者,包括家长读者,来问我的,基本上都是世俗问题。

你孩子不是准备走世界冠军的路的吧?

那就是我前天讲傀儡时讲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差别并不是平日里很多人理解的,我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我比别人多考了三五分,三五十分。

这些东西有差别,如果你是全省13万名,那和1万3千名之间肯定有质变。相当于你连个敲门砖都没有。

但一旦你能敲开HR的门,你就会发现,那些你以为是人和狗的差别,实际上,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这个游戏的玩法很简单,只要不是只奖励第一名的赛道,只要敲开了门,那么对不起,人和狗,都一样。

接下来不比这些,接下来比别的。

这就是我前天讲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真正的差别,真正拉开人们之间财富,地位差距的是另一个东西:PC与NPC。

有些人是玩家,有些人是NPC,俗称被玩的。

你智力高,家境好,啥都好,但你是NPC,对不起,你只是个资源包。

他智力低,家境差,他是个PC,那他就是踩着你升级。

很荒诞对吧?人类自己很多时候也想不通,于是在智商的基础上发明什么情商,逆商,非要想尽办法解释这种荒诞的现象。

其实不用解释的,一个是玩家,一个是被玩的。

PC和NPC就是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

你聪明,可惜你睡着了,有什么用呢?狮子那么强大,睡着的情况下,不也只是别人的食物么?

所以你有功夫琢磨数学系还是计算机系,不如让自己的孩子,早点认清这个社会到底在玩啥。

如果你能早点醒来,你就会发现,大部分人真的只是傀儡,因为他们,醒不来。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全省第三和全省一万三,毕业后没你想的那么大差别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