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中,对女性而言,有比房本加名重要得多的事儿
这些天有读者问我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里面,房本加名的事儿。
这个案子,加了可能就撤诉了,不加,就成立了。他们想让我讨论这个。
我不讨论这个,案件的细节应该让律师和法官们讨论。
我们讨论什么?我们讨论电视剧。
张国立演的《我的后半生》。
剧中张国立是某高校中文系退休老教授,70岁了,爱人也去世了。孩子们也大了。
儿子儿媳步入中年,孙子看着都上中学了,而小女儿,在国外。
他们家在同一个小区,同一幢楼,同一层买了两套房,门对门,儿孙住一套,老张住一套。
于是老张开启人生第二春,开始和四十多岁的女护士长,连姨,谈恋爱。
谈着谈着同居了,连姨带着她刚20岁出头的儿子,住进了老张家。
连姨的儿子有肾炎,需要长期治疗,而且还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患,所以她在寻求另一半的时候,就有个打算。
她希望对方能够给她的儿子一套房。
这一切老张是不知道的,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老张以为只需要把房本上给连姨加名,但没想到,是要给连姨的儿子加名。
这就引起了子女之间的纠纷。老张的孩子,未必答应。
老张说干脆把三居室的房子卖掉,换两套小的,其中一套给连姨的儿子加名字。
连姨觉得不满意,连姨的儿子也反对这段婚姻,于是最后就告吹了。
老张又继续找,找了好几个老伴,连姨也继续找,最后找到一个80岁的老头,愿意把房子给连姨的儿子加名字。
这个电视剧拍出来之后争议很大。
电视剧本身通过配角们的嘴,已经给连姨定性了,意思是说,她早有预谋,图穷匕见,勾搭老头,都是为了钱如何如何。
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想。
连姨如果只是为了钱,她有别的办法可以拿到更多,犯不着非得这样。
那么换言之,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作为母亲,对一个长期生病,无自理能力的孩子的担忧。
是这种担忧,使得她做出来一些让别人觉得单纯是为了钱的举动。
国内有过很多婚姻之中,因为房子,因为加名字闹出来的纠纷,大多数的舆论都指向,爱情不等于买卖。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举出国外的例子。
但这里面有一个很深刻的区别,在于双方的福利差距甚远。
北欧的女人,她不需要你提供房子的,每个人自打出生就自带很强的福利属性,就像你觉得中东产油国的人,会操心35岁找不到工作,还是会操心买不起房子?
而相对来说,我们还处在发展中,我们的福利水平是较低的,相当于每个人,都像连姨一样,与生俱来带着拖油瓶。
女人是这样,男人也是这样的,大家都是连姨,大家都对未来不安,所以才会有矛盾。
那么回到剧情,我并不认同连姨。
我理解她的不安,但我并不认同她的选择。
因为剧中的老张,他真正的价值并不是他有一套市价600万的房子,也不是他有1万块的退休工资。
他真正的价值在于他的人脉,他的资源,他的见识,他的位置。
老张可以为了给连姨的儿子治疗身体疾病,去到处讲学赚钱,可以去出书;
老张可以为了给连姨的儿子治疗精神疾病,去按照他的兴趣,给他安排出版社绘画的工作。
这些才是他的价值。
一个有病的人,这么年轻的情况下,你指着一套房子是过不下去的,因为600万这个级别的,你观察剧中的样子,大概是一个强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老房子。
也就是说,这不是三核的房子。
何况即便三核的房子,也需要你来回来的折腾,它没法一直都是三核,就像没有人永远18岁。
你总得在三核房子有可能要谢幕之前,把它置换成新一代的三核。
这些操作,根本不可能是一个有着精神疾患的人,能够完成的。
对连姨儿子真正有帮助的,恰恰是老张这个人。
老张出书,连姨的儿子画插图,老张演讲,连姨的儿子做搭档,经过老张的人脉的各种包装,运作,互吹互捧。
连姨的儿子完全可以包装成天才画家,就像你们前些年议论某著名作家的作家女儿一个道理。
精神疾患换个描述方式就是与众不同,无非看你怎么说,无非看谁去说。
有些人说一万句,P用不顶,有些人说一句顶一万句。
你要知道这么做,是没有阻力的。
你要继承老张的房子,直接影响了老张儿女的利益,人家当然阻拦。
你要继承老张的人脉资源,老张的女儿在国外,她不在乎,老张的儿子已经是医药公司合伙人,他也不会有意见。
老张本人能够发挥余热,他也乐在其中的。
你最后会拿到很多东西的,老张活着,你会拿到资源,你会得到地位,你自己也开始赚钱了;老张死后,作为合伙人,你会继承版税。
有什么,都不如你自己随时随地能赚到钱更稳妥。
那套非三核的房子肯定管不了你一辈子,但这个真可以。
而且这样的人生是精彩的,是幸福的,你想过有钱赚有社交有地位的人生?还是想一辈子窝在房间里,当个可怜虫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那天在时代谢幕的第一个话题里面讲,位置比财富还要重要,尤其是脱钩以后。
越是全球化,财富的属性会越强,越是脱钩,位置的属性会越强。
因为群落的规模越小,财富的重定义就会越快,越频繁。
连姨基于过去二十年的经验,她误以为房子最重要,但很遗憾,经验过时了。
只要重定义一把,99%的房子都会被定义为不是好房子。
你以为你抓住了救命稻草,对不起,稻草被重定义了,你抓住东西随时可以啥也不是,游戏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干嘛?到时候60岁的连姨,还能为了下一代的好房子,再重嫁一次么?
你要看得懂未来的世界里,什么是价值,而且你要跟上节奏,要会学会玩这个价值。
18线小明星,看上爱爬山的地产老总,为什么能最后变成一个励志的故事?
在于人家会玩这个游戏。
你不会玩,那就成了傍大款的俗套故事,而且最后除了几个二手包,你未必能傍到几个钱。
你会玩,那你就真的把对方身上的价值挖掘出来了,那就真被你玩出了花,玩出了女强人的新故事。
重点在于,你自己要看得懂什么是价值。
尤其是在未来,这个上一个时代谢幕之后的新格局下,什么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