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未必水深火热,但多看看,你才能心安
那天聊婚姻职场与投资三个话题的时候,有读者问我,自己十分普通,如何才能心安?
很显然,提问者自己还不理解心安的本质是你时常问问自己,我能为世界做了什么,而不是反过来问,世界能向我提供什么。
当然这句话没用,或者说,这句话只对少数有悟性的人有用。
关羽就是这样想问题的,你曹操没有杀我,我斩颜良解白马之围还你的人情,然后我再走。
封金挂印,我不欠你什么。
这是少数人的想法,我得到的东西,我要配得上,否则凭运气得来也会凭实力失去,他是向内求的。
但大多数人不是这样,大多数人是向外求的。
他不会问自己说我到底能向世界提供什么,他就是每天指望,老天爷,行行好吧,给我撒点金币吧。
换言之,你并不是求心安,你只是难以压抑自己的贪婪。
明明我是个烂仔,张三也是个烂仔,张三怎么就这么好运气,老天爷就给他降了一块馅饼,就没给我。
你看?让你痛苦纠结的是这个。
其实你自己清楚,你不配,只是你看到张三也不配,但是他暂时享受了幸运,你嫉妒。
所以这类问题不是心安不安,而是什么?而是欲望。
或者说,这是一种自我预期。
能力大于预期,你就幸福;能力小于预期,你就痛苦。
一个人想要有正常的预期非常简单,男的少看岛国爱情动作片,女的少看韩剧霸道总裁,把目光从幻想拉回现实,预期自然会正常。
你比如2006年的时候,我是从码农干起的。那么作为一个码农,怎么才能有正常预期呢?
难道每天去读比尔盖茨传么?
当然不是。
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预期的话,最正常的方式就是和国内外同等条件下的同行们交流。
那我就会通过工作关系,与接触到的来自上述区域的码农同行们聊一聊,你们的城市,你们的国家,你挣多少钱呀,买房多少钱,买车多少钱,吃饭多少钱。
你可以去打听的呀,因为彼此的条件接近。
他也许是个日本人,和你国籍不同,但你是你们国家的名校生,他也是他们国家的名校生。
而且你们是一个专业出身的,混一个行业的,那就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如果你发现他挣的特别多,花的特别少,你也可以考虑去他的国家工作生活,又没人拦你。
我当年还做码农的时候,通过工作接触,把东亚的其他国家,以及我们内地以外的地区,归了归类。
咱们的香港是第一档,收入最高,消费也最高。
日韩是第二档,收入次之,消费也次之。
以香港为例,如果你一个月花10万块,你在香港也可以有房有车。
在香港如果你要住个80平,地段还不错的话,房贷过千万很正常了。那摊到每个月的利息好几万块。
香港养车很贵的,一个月一两万肯定要,因为车牌很贵,车位很贵,租车位也很贵。
剩下的钱你与其下馆子还不如5000块雇个菲佣给你烧,更划算。
所以我说,保持不错的生活水平,一个月10万块肯定要用掉的。
那么同样档次同等水平的码农,你跳槽去香港,能拿多少钱?
顶多两倍。
这还是当年,现在估计更少,因为这些年内地码农薪水的涨幅比他们大。
那我就问你个很现实的问题,你在内地,比如那些个大城市,你买房买车吃饭穿衣,一个月的刚性支出要不要5万块?
我们还是按核心地段套内80平米来算,按普通经济型家用轿车来算。
反正当年肯定是不要的,因为那时候内地房价便宜。
涨这么多年后,我觉得也不要。
内地同等地段的,套内80平米的房子,我估计你一个月房贷顶多两万五。
内地养车根本没啥开销,你也没有车牌费,你也没有随随便便几千块起的停车费。
内地保姆的价格倒是菲佣的两倍,问题是,内地下馆子这么便宜,要雇个保姆干啥?
所以你稍微对比下就会发现,好像跳槽去香港做码农,没啥意思。
他那个地方每个月刚性支出10万块的生活水平,你在内地5万肯定有得剩。
当你了解了开销之后,你去对比你和香港同行的收入,发现对方只有你两倍薪的话,你就知道,其实他比你压力还大。
我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算法。
你去算第二个档次的日本,也是一样的。
日本的开销就低得多,他们房子比我们还便宜,问题是,他们挣的也少呀。
你找个和你同龄的日本名校生,一个来内地出差的码农,打听下,发现人家一个月只有3万RMB。
他在东京买套地段不错的,套内面积80的房子也要将近500万的。
你觉得这个房贷压力好像不太大,问题是,他们买房是有持有成本的,年年都得掏。
他们养车的费用也比内地高,差不多是两倍吧。
所以你看到日本很多人不愿意开车,动辄坐公共交通。
而且他们吃的贵,人工贵,这样算下来,日本同行的生活压力挺大的。
那么对比之后,我的预期就低了很多。
因为香港是我们的发达地区,日本是东亚的发达国家。
发达了尚且如此,对方把我对未来的向往,直接给锁死了。
你是名校生,人家也是名校生呀,你是计算机行业的,人家也是呀。
人家的能力又没比你差,人家过得也不比你强,那你的心态有什么不平衡的呢?
所谓的不平衡,一定是你受了委屈。
庞统明明有凤雏一样的本事,却被安排做了个县令,委屈。
如果和你同等资历,同样水平的人,绝大多数连个科员都不是,你那是委屈还是矫情呢?
我那天在婚姻,职场与投资里面说,什么叫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什么是道?就是回报率。你自己的回报率,你能提供的回报率。
我是挺幸运的,码农只做了两三年就做架构师去了,架构师又只做了两年就做高管去了,高管又只做了三年就做资方去了。
但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我脸白么?
我在做码农的时候,就已经不只是能够超额完成工作,甚至一个人顶一个团队,更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点,在于我的思维方式已经升级了。
我是站在管理层的角度,领导我自己完成的工作,并且站在管理层的高度,阐述的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
这样的码农,如果你不越级提拔他,他马上就会被挖走。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够被连续的,火箭般的提拔,只有一种原因,你回回都超出了你的岗位。
在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时代里,所有人都会被提拔到一个你根本无法胜任的位置,才会停止。
换言之,只要你肯提升下自己,整个世界都在求你。
真正的投资不是你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谁能带你飞,而是你试图提升自己的回报率之后全世界对你的反馈。
你的回报率上去了,你就会发现,你们家门口跪着的都是钱。
钱跪了一地,都在那里程门立雪,求你给他一个投你的机会吧。
是钱在追着人跑,不是人在追着钱跑。
你去看过去这些天,多少投资人,连七大姑八大姨都发动了,连扫地阿姨都要买通,想干嘛?
想要求见杭州六小龙,随便谁,能见着人就行,求求你,收下他的钱。
然后呢?你发现人家开出来都不是噎脖子价,简直是市梦率。
就是说人家已经把未来的潜在预期全都折现了,就这么贵,你爱买不买。
除非发生奇迹,你这笔风险投资才可能赚钱,只要奇迹没发生,你都是买贵了。
就这,就这么不合理的估值,一群投资人,捏着鼻子买。
只为了买一张有可能通往未来的船票。
我认识个国内专门做一级市场投资的,私底下讲的话,他说,他实在想不通,他这么有钱,这么卑微,几乎等于跪下了,最后还得是捏着鼻子,去接受人家那么一个离谱的估值。
这件事告诉你,比你有钱这么多的人,想挣点钱,都这么这么的难。
容易挣的钱,凭什么轮到你呢?
所以我一直都不理解,你明明提升一点自己,就能有两点回报,为什么放着这么明确的事情不肯做?
却总要想着自己什么都可以不改变,换份工作就有激情了?换个城市就能成功了?换个配偶就会幸福了?
这到底是自欺欺人呢?还是自欺欺人呢?
如果喜欢自欺欺人,那么心安很容易的,每天只看爽文,把自己代入到龙傲天身上,像深圳三和大神,挂壁老哥们看齐,就可以了。
如果不想骗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