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产交易牌照和“炒币”之间能划等号么?

回答一个满级读者的问题。

他想听我分析下某金融服务公司获得香港的批准,其现有的证券牌照可以升级为综合牌照。

说人话就是增加了一些主流加密货币和稳定币的交易功能。

这个满级读者问我什么呢?

他问我,以前不是不可以炒币么?

还有,我们要怎么去和美元争夺全球稳定币的市场?

他想听这个。

那我来给你讲一个概念:叫做前置条件。

从哪儿说起呢?

首先,加密货币和稳定币是两个概念。

前者是不与现实资产绑定的,后者是与现实资产绑定的。

我打个比方,大洋彼岸某位金头发的,他要发行加密货币,会不会有个保底价?

比如说无论涨跌,只要你去找他兑换,一枚币都可以兑换一美元?

没有这功能,涨跌随意,这就叫加密货币。

那么如果给你加一个功能,好比说,无论涨跌,只要你去找发行者兑换,都能兑换保底一美元。

这个就叫稳定币。

那么你想想看,为什么他能够保底给你兑换出1美元?

很简单,你换稳定币的钱,被对方拿去买了美债。所以他才能够确保你要来兑换,他能够兑得出美元。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享受了什么?

你享受了便捷,你的跨国汇兑的时间变少了,交易成本降低了。

发行方享受了什么?享受了利息。

他等于躺着收利息,他给你的稳定币是不需要支付利息的,但是他自己,是可以一直躺着吃美债利息的。

那么如果拿到此类牌照的金融服务商足够少,这些有牌照的,就会有暴利。你等于用别人的钱,在生息。

相应公司就可能出现股价大涨之类的受投资人热捧影响影响。

反之如果牌照不稀缺,只是今天给你发,明天给它发,那涨起来还会跌下去。

常识普及完了,我们来看这个满级读者的问题。

把时光拉到很多年前,我是2012年,听说有加密货币这个东西的。

后来又过了些年,到了15,16年,国内知道的越来越多,议论纷纷。

这个东西最初的价值是什么?

是不受监管。

你不能认为全世界所有的钱都是监管体系内的,这可不一定。

你可以把全世界的资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认为是白的世界里流通的钱,就是说,它至少是被某一国所承认的合法资金。

那么就一定会有另一部分,是黑的世界里所流通的钱。

后者的钱,它在交易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绕开监管。

加密货币在那些年里,它的主流玩家就是这些资金。

到了2019年,芝加哥交易所第一次开通有关加密货币的交易,你终于可以做空了,此前都只能做多,就是玩家之间彼此转让加密货币。

做空意味着你可以借入,可以借入就说明至少在美国,加密货币这个东西里赚的钱,流通回白的世界的渠道,被打通了,至少在美国是打通的。

理由就是芝加哥交易所开通业务,此后你可以讲自己就是在芝加哥交易所,通过正常卖出加密货币,获得的白的世界里的流通美元。

但是同一时期,这个东西在我们这里,是不允许的。

我请大家来想一件事,咱们先不讨论加密货币难以监管,它实际上成了黑白世界里资金流动的管道的这些个细节问题。

我们单纯站在外汇管制的角度想一想,你觉得放任它的存在,是好事么?

当然不是。

假如加密货币是放开的,会不会有人通过加密货币往境外搬运资金绕开5万美元的额度限制呢?

我想一定有。

而且当国内的投资回报率,低于国外时,这种人还不少呢。

也就是说,加密货币的交易口子一旦放开,很多现有的,都会被破坏。

好,我们来看港币。

港币和美元之间是挂钩的,锚定几十年了。

汇丰,渣打,中银印港币之前,需要先向外汇基金缴纳等额美元储备。

所以说,它经常被调侃说是美元的代钞。

那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你说打通加密货币也好,打通稳定币也罢,对内地市场有无影响?

当然没有。

一个人,当他手持港币的时候,等于他已经手持美元了。

他既然已经手持美元,你打不打通与加密货币,与稳定币之间的桥梁,还有区别么?

没有。

他可以去美国买呀。

俗称这个服务费,你不挣,美国的金融服务机构,也会挣呀。

所以金融防火墙并不在港币与美元之间,而在内地。

你每年兑换港币的限额是包含在你5万美元额度里的。

只要内地不打通交易,香港市场的针对港币与加密货币,或者稳定币之间的交易,对内地是没有影响。

你想通这里面的道理,我们再来看你问的,美元的企图。

我们都清楚,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美元市场也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

但是随着美债高企,美国的利息又难以降低,特里芬悖论,越来越近了。

这种局面下,美元急需扩大影响力,俗称让更多人用美元,买美债。稳定币就成了一个经典的阳谋。

我们想想看,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前的那些年,美国搞起来的所谓全民锚定物终究还是个实体。

无论各种金融产品怎么五花八门的包装,最后都是锚定房贷,那么对应的就是房子。

现在这回,干脆就只是一个虚拟的想象物。

人们只要大规模使用稳定币,那么实际上就等同于美债扩容了,这是很巧妙的一种包装。

你们不是担忧美债么?不是担忧特里芬悖论么?

那现在它不叫美债了,它换了个马甲,它叫稳定币。

只要人们热衷于虚拟资产,热衷于加密货币,只要人们用稳定币来结算,那么这些稳定币,最终都会一比一的去增加美债的发行。

你看,美债轻轻松松扩容了,阳谋。

美国利用了人们对于数字世界的共识,试图把这种数字世界里的共识价值,像昔日的黄金,石油一样,变成美元本身的支撑物。

而随着数字世界的扩张,当无数人开始习惯于便捷的,锚定了美元的稳定币,美国又可以继续扩大债务规模,更加长久的收割全世界。

这就是他们的阳谋,他知道你知道,但他就是笃定你绕不开。

这个满级读者想问我什么呢?

想问我,为什么我们不去抢这杯羹?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所谓的阳谋不是今天,不是今年,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稳定币的那些企业买的都是短期国债,而美国头疼的是长期国债的发行问题,远水解不了近渴。

何况稳定币当下的规模太小,对美债市场几乎不起作用。

换言之,这就像玩斗地主,不可能对方一张三你直接王押上去,犯不着。

我们找一个城市做试点,跟进一下,看看再说,已经是最合理的应对了。

其次,即便我们想要全面应对,也不具备那个条件。

你想抢美元的这杯羹的前置条件是什么?

是你得打通。

美元是可以随意兑换的,日本人可以把钱都换成美元,美国人可以把钱都换成日元,随便换。

美元身上本来就插满了通道,它不介意再多几条,无论是通往加密货币,还是稳定币。

所以你看到了么?这世界上每个选择,都是有前置条件的。

我那天讲职场里的前六步,你不愿意面对第一步,就没有第二步。

这就叫前置条件。

你第一步做好了就会有第二步,第二步做好了就会有第三步。

所以我第七步里面在讲,我讲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去做那前六步的时候,我在隐喻什么?

我在隐喻很多人,他都不愿意吃七个馒头,他只愿意吃第七个馒头。

于是他肯定吃不饱。

我见过的所有的成熟企业主,成熟投资人,没有一个人,是前六步不通的。

很有意思的,他们并不给人打工,理论上讲,他们无需混职场。

但是作为对比,我也见过很多前六步不打通的,他总想着说,我能够创业成功,我能够投资成功,我能够怎么捞个偏门。

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前六步打通的绝不仅仅是企业主,投资人,我见过很多捞偏门的,甚至就是黄牛,他们居然前六步也是通的。

是不是很有趣。

所以,绕不开的东西就叫前置条件。

上不上好大学,甚至上不上大学,都未必是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的前置条件。

但是那天的那前六步,通不通,的确是一个人这辈子行不行的前置条件。

没有它,你甚至就是仅仅想要投机取巧,都行不通。

拦的这么死的东西,就叫做前置条件。

而第七步,它恰恰是前六步的前置条件。你能接受,那前六步走过去如履平地,你不能接受,你就不会开始行动。

这东西就叫做前置条件,你看起来这个世界四通八达,实际上,在关键的时候,就那么关键的几步。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虚拟资产交易牌照和“炒币”之间能划等号么?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