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还是被抛弃,那得看你的价值是什么

那天在分配与债务的周期律一文中,有个读者留言开了个脑洞,他想让我点评下这个脑洞。

人类早期,财富都源自劳动。

无论是源自人和人的劳动价值差异也好,比如有人是爱迪生,有人是文盲。

还是源自于人对人的剩余劳动价值的剥削也罢,比如有人是福特,有人是福特的工人。

总之,这个阶段,财富都是人类劳动生产的。

有些人赚得多,他可以放债,可以利滚利。

有些人赚得少,他只能借钱消费。

当他把个人信用借完,再也借不到,只能国债出面发福利,相当于替他借钱,供他消费。

毕竟吃喝拉撒最基础的消费,他还得有,即便他已经借不到钱了。

这就是社会基础福利的逐年抬高。

那么到了未来,假如某一天,AI和机器人全面普及化了,就是你今天看到的一切不涉及创意的,基础的农产品与工业品,都由AI操控着机器人来完成的话。

那么由AI操控机器人完成的这部分财富,究竟属于谁呢?

首先,它并没有人类的劳动参与其中,其次,就算它曾是一小撮人创造的,那也有年限。

专利也是有年限的,时间长了,最后都会归为全人类共同的。

也就是说,你把时光拉几代人往后看,AI+机器人这个生产资料,最终是属于全人类的。

那么它们创造的财富也就属于全人类,俗称基础福利的一部分。

这有点像什么呢?像游轮。

你把届时的,几代人之后的地球看作一艘游轮,游轮上面的食物,服务,分两部分,免费的,与收费的。

凡是由AI+机器人完成的,都是免费的;凡是需要人来完成的,都是收费的。

也就是说,钱还是那个钱,但是它的使用范围限定于购买人类服务。

如果你要AI+机器人生产的食物,生产的衣服,甚至其服务,你是不用花钱的。

只有你需要购买一个人类提供的服务,你才需要付钱给他。

人类依然有着巨大的贫富,但是贫富的构成,始终围绕着你是否能够占用他人的服务。

能够购买他人服务的为富,不能者为穷。

这就解决了当下的问题。

当下什么问题呢?

当下一切消费都是要买单的,能力强的,得到的劳动机会多,赚的钱远远大于自己的消费力。

能力弱的呢,得不到劳动的机会,他也就没有消费力,只能借债,个人未来透支光,只能依靠福利。

而福利又依靠国债的扩大,国债一直扩大下去,就是如今美债的困境。

所以,长期看,各个国家依靠债务拉动消费的终局,是AI+机器人的全面福利化。

让AI+机器人提供全面基础福利,让这部分消费无需花钱,无需计入债务。

这个脑洞很有意思,我相信,这也是所有的有识之士所希望,所乐见其成的。

但是我反问你一个问题。

你觉得美国人的福利是怎么产生的?

是的,丁胖子金牌讲师已经给你证明看了,一个没有劳动能力的,甚至没有劳动预期,终身都不再可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

他也可以每天去领取,远超他个人需求的汉堡,碳酸饮料,巧克力,牛奶,水果,衣服,甚至刮胡剃头服务。

尽管品质不见得高,烹饪不见得好,但最起码,有。

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爱么?

还是说,作为一个人,他尽管没了生产力,但是他还有消费力,需要他的消费力拉动经济,所以就合该给他白吃白占?

假如真是这个原因,美国农场里的猪,牛,羊,都应该吃巧克力。

猪也有消费力呀,论饭量,人还能比猪大?你小时候没看过猪八戒?

真要是单纯为了拉动消费,干嘛不把救助站的食物直接送到猪槽里?想过么?

答案只有一个,丁胖子金牌讲师,他是没有生产力,可是他有破坏力。

猪没有,猪没有,猪没有,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你能吃到一份,哪怕是劣质的,是别人不要的,那也一定有原因。

如果你不能成事儿,那就必然是因为你能坏事儿。

假如你既不能成事儿,也不能坏事儿,你还能吃到,那不用想,你肯定是在做梦。

所以对于你这个脑洞,我只有一点补充。

就是我那天在个人出路里面借孙悟空的口说的,念佛诵经,不如本事在身,求仙问卜,不如自己作主。

人这辈子,所有的安全感,都来自于你有用。

成事儿是一种有用,坏事儿也是一种有用。

如果真能达成AI+机器人充当基础福利的平衡,那么被养起来的这拨人,他们也不是丁胖子金牌讲师们,而是未来社会的武士们。

你看古代日本幕府时期,武士其实是不会种地的,但他们也有粮食吃,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实力控制农夫,而非反过来。

如果未来真如脑洞,少量的精英继续创造生产力,多数人躺平,等着AI+机器人来赡养。

那么这多数躺平的人,就是古代日本的武士。

看似什么都没做,实则有实力反制。

如果这种制约的实力也没了,那和牛,羊,猪的生态位,又有什么区别呢?

你品,你仔细品。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躺赢还是被抛弃,那得看你的价值是什么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