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美元,与房子,到底谁更有前途?
那天有个读者,留言问了一个与职场无关的话题。
为什么这么问呢,因为他看我此前两次给在美留学的家长读者建议早点换学费。
他也看过我年初关于黄金依托布林中轨作为止损位的中线建议,和长线的不超过10%的资产配置建议。
那么他也看过我数年以来的向上置换建议,以及关于三核房产的新房倒挂品类,以及二手穿仓毛刺价左侧交易的系统论述。
所以说是满级读者,我讲过的所有细节,你都记得。
他现在问我什么呢?问我这三者之间的比较。
那么我开门见山的讲,你不用去思考这些,跟你毫无关系。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身条件,一个人有一个人想要的。
就像一所学校,你觉得谁要去研究学校怎么样?
那个最好的学生,那个年级第一,他要去研究。
因为小池子里长不出大鱼,他已经到瓶颈了,他要去研究学校怎么样,然后试图进入更好的学校。
那个中不溜的学生去研究学校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你在本校内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简单说,制约你的,不是学校,是你自己。
我们这位读者,你表述的你自己的经济条件,就属于中不溜。
有钱的人,他不可能不操心资产。
因为你去给人家打工,顶天了也就一两百万,你资产稍微波动一个百分点,都不止这点。
彻底没钱的人,他处在什么位置呢?
处在我那天讲职场过三关的第零关,他第一关都还没过去。
那么此时此刻,对他而言,回报最大的是什么?是第一关。
我那天讲的第一关,无论360行里哪一行,他要是能过去,回报是成千上万倍的。
你投资什么能有这回报?没有的,你又不是什么投资天才,你就是个普通人。
那么中不溜的人处在什么位置呢?
他前两关过关了。
你当下的状态是最好的,没有任何危机。
但就像那天我在第三关里讲的,有些过了前两关的人,上进惯了,有点不上进就不自在。
这种时刻,你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大部分人想要的并不是回报率,而是幸福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巴菲特那样只追求回报率的守财奴式的人生。
这就是为啥我说你去操心这类话题没意义,不是话题没意义,是对你没意义,因为你最终想要的,是幸福感。
全世界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想要的都是幸福感,并不是绝对回报率。
你去看一海之隔的东京人。
他们如果买不起房子,就租,他们也不会说刻意的要攒钱去供自己供不起的楼。
那么这个时候他们的想法是什么?
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多攒一点点钱,退休后,还能找点事情做,来弥补退休金的不足用。
那么有些收入高一些的,他们工作到40多岁,会尝试购买一套一户建。
基本上都在郊区,都是木制的,与其说是别墅倒不如说是国内的农民房。
能够把房贷还清,就是幸福的。
我们都看过蜡笔小新,他家就这样,动辄就是野原家还欠32年的贷款。
动画片里面小新家的院子很大,现实中一户建的院子非常非常小,房间面积也非常小,几层楼加起来可能都只有100多平,还没扣除楼梯间。
再有少数人,你比如动画片里面小新的同学风间家,住的就是高级公寓。
因为人家的爸爸在澳大利亚工作,比小新的爸爸有钱。
那么再往上,就是购买东京核心几个区的塔楼,相当于高级公寓里的高端货。
楼下就是什么银座之类的,邻居都是什么明星教授之类的。
这类房子贵不贵呢?
相当于RMB一千多万到大几千万不等。
日本的明星和国内不是一个概念,人家的明星一年其实只赚几百个W(RMB),教授也是一百多到几百不等。
一个日本人,从租房,到一户建,到高级公寓,到核心区域核心地段的高级塔楼。
这个过程,就是向上置换。
你去看美国,去看英国,看国内,有人的地方,都一样。
为什么全世界的中高收入群体有这么强的趋同性呢?
因为大部分人,赚钱,就是为了提升幸福感的,不是围绕回报率展开的一生。
说穿了什么意思呢?世界是撕裂的。
LV一不留神说了句实话,他们公司讲,年收入300万以内,都是零收入。
就是说,我前面举的那个例子,一个东京人一生的奋斗,奋斗的顶点,住进塔楼,和明星教授为邻,在LV眼里,依然是零收入。
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零收入范围内的奋斗。
很真实。
你以为人家是奢侈品,其实人家LV的自我定位,是给那个更上面的阶层提供一次性消耗品。
就这点事儿。
这个世界的收入是图钉状的,你刚住进东京的塔楼,俯视夜色繁华,你以为你是成功人士了,你以为自己距离繁华很近。
实际上,你刚刚离开那个图钉的大圆盘,来到针脚下,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一根高耸入云,无边无际的针,你确定,自己还要爬么?
爬,就是从头开始,你有可能爬上去,也有可能失去所有。
不爬,当下就是最美的时刻。
其实到这里你们已经看到了,当人们的处境不同时,决策策略完全是不同的。
很多时候,人们关心某些话题不是因为关心了就有收益,而是因为他前期的沉没成本太高了。
如果你没有他们这样的沉没成本,你就未必要采纳他们的策略。
当初皮带哥1500万年薪雇一个首席,来给集团当专家,他有替集团操心么?
他才不操心。
领导喜欢听什么,他就讲什么,领导喜欢加杠杆,那他就证明加杠杆是对的,哄领导开心,完成KPI就得了呀。
一年才拿1500万凭什么要替行业操心?
他在业内又没有什么沉没成本,你房地产行业爱好不好,不好拉倒,不好人家做网红卖洗发水去了。
so tama what?
你以为皮带哥是雇你来当魏征的?
人家雇个歌舞团的团长一年也要花800万的,所谓的专家也不过是2个歌舞团团长。
都是哄领导开心的,何必认真呢,认真你就输了。
不相信回去看看你们自己公司的那些拿着八位数年薪的高管,没谁替公司操心的。
大家都是嘴上说说的,实际上都是糊弄下的。心,要放在自己身上。
你可能听了之后觉得,果然,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但并非如此,你这么想,只是因为你幼稚,你还没有看懂这套看似混乱的模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或者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去看那群公司,你看得清他们面对的具体问题么?
看不清的,也没人去管。
投资人或者资本市场,他看的是什么?就是预期。
换句话说,那些非家族企业,他们所谓的老板,实际上花的还是市场的钱,不是自家的。
那他们首先要确保的,就是给市场以预期。
你不给市场以预期,那这个游戏你就不用玩了,你的竞争对手就把你挤出局了。
但市场的预期可能和真相完全对不上。
真相是你们公司可能做到50都悬,但市场的预期早就高于100了。
作为老板,作为决策层,他首先要满足市场预期,他就得拍胸脯,120,就这样,做不到提头来见。
于是资源才会流入这家公司,市场才会对这家公司报以期待。
120的任务被硬性摊派给高管,再经过部门经理,到组长,到组员,层层加码,可能早就变成200了。
那些具体做事的人谁都知道做到50都是侥幸,哪有200。
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赌性,反正赢了算我的,输了算市场的,能听懂么?
作为员工,组长,经理,高管,200与50的差距,关你P事?
说真话你就是童话新装里的那个小孩子,没有你好果子的。
最聪明的执行者一定是拍胸脯的,我就敢说300,咱们比比看,谁更敢赌。
万一真的赌赢了,别说300,哪怕赌个150出来,这都是你的功绩,甚至是你在全行业里的名气。
赌输了有的是人去遮掩,根本不用你来操心,这叫天塌了自有个子高的去顶。
赌输的时候,谁的本金大,谁是大股东,谁去擦屁股,轮得到你一个小小的高管操心?
员工就更不用提,你光脚的怕啥?
万一输个大的,整个行业都输进去,那你的机会来了。
你直接反水,在网上讲,我早就说50,都是老板们不信,层层造假非说200。
然后转型去做网红,去卖你的洗发水。
就这点事儿,只要你不是大股东,这个玩法,横竖你都不会亏。
赢了你赚钱,输了你刷经验,输大了你就把你上面的全出卖,去赚名气。
我知道有人听不得这些不正确的话,那只能说你性格不好喽。
人这辈子,性格比能力重要。
我昔日在职场里时,很多人都羡慕这种性格,没心没肺。
我做码农的时候没心没肺,做架构师的时候没心没肺,做高管的时候没心没肺。
等我纯粹花自己的钱经商的时候,操心的不得了,谨慎的不得了。
为什么?屁股决定脑袋呀。
花自己的钱决策当然要谨慎,花别人的钱谨慎还怎么升迁?
没心没肺你才能升的快,因为你聚焦了,你把精力都用在自己身上了,一点没糟践。
所以我那天讲职场,要过三关。
过的是谁的三关?过的是自己的三关。
我待过的行业,我待过的公司,最后都过关了?不,很多都挂了。
有什么关系呢?没关系的,反正最后我过关就行了。
公司,行业,过了关,又不等于一定还会要你,人家过了关人家不想跟你过,你不还是流落街头的命?
他过不了关,你自己过了自己的三关,你都赢麻了,还管他作甚?
把目光拉回来,放在自己的三关上,这才是正确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