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悲哀在于环境变了,自己却没变
昨天聊谋生话题的时候,有好几个读者都在问自己人到中年,职场上求稳还是求变。
稳,眼睁睁看着那条船在沉,变,好像当下就得直面大海。
我想起昨天有个读者,留言提到已故乔帮主的一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我当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在某家芯片公司做软件架构师,是我们经理跟我讲的。
我俩关系特别好,他入职比我晚了几个月,我一共在那家公司待了三年,和他共事两年半,这两年半,绝大部分时间,都一起吃午餐,一起吃加班餐,而且很多时候,就我们俩人。
他入职的时候,我刚入职几个月,刚完成公司linux内核在新芯片上的移植,刚站稳脚跟。
他作为一个工作年限比我长个五六年的新人,进了我们部门。
然后就爆发了和原部门经理的矛盾。
矛盾中,我支持他,选择停工,当时公司没人能接手内核,而且我手下的工程师,也都挺我,一些大的驱动,也停工。
半年之后,公司耗不起,CTO出面组成了软件架构部,由他牵头,与几个软件架构师一同重构公司软件。
他实际上成了公司的软件一哥。原部门经理,也自此被我们实际上管辖了。
这种经历,谈得上一起扛过枪了,故而关系很好。
在这个阶段,在双方一起构建新事业的阶段,他分享给我他看到的那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我觉得很贴切。
但是随后,当公司遇到上市瓶颈,其实就是上不了市了,我就闪人了,去甲方,几个月后就连升三级,再几个月后就创业了。
而他,一直待在老东家那里,当他的架构部经理。
这时候,我就觉得,你没有做到stay。
可能你觉得尽管这家公司上市无望,但你有个软件一把手当当,感觉挺好,想安顿下来。
能理解,但你也确实违背了,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原则。
又过了几年,他和CTO闹掰了,他跳槽,辗转几次。
但后来他年纪也大了,职业上很难更进一步了。
我讲这个例子就是告诉你们,有时hungry不难,stay挺难的。
我小时候看赵忠祥老师的动物世界,就觉得人和动物一样,也有两种。
一种是动物园里的,一种是野生的。
为什么当年我听到他转述的乔帮主的话就颇为感慨呢?
因为我觉得,帮主果然是帮主,他懂野生动物。
但野生动物也分两种。
一种是可以驯化的,一种是不可以。
我那时候除了白天做架构师,晚上还在家里做交易,高频交易。
他知道的,我们无话不谈,但是他不认同。
他觉得我应该把精力全部放在做码农上,放在加薪上。
后来我们架构部来了一个也算新人也算老人,那哥们是多年前公司的前任软件一把手,中途出去创业了,过了两年,又杀回来,二进宫。
我和这位新来的一见如故,交谈了几次,都觉得目标应该从架构转向项目。
然后我就去跟经理讲,咱们软件架构部,需要引入技术以外的目标,简单点说,我们应该染指市场,通过项目的渠道。
但他还是认为应该专注于技术。
于是某一天,我和经理就爆发了一场关于狼与狗的争论。
他听得出我的反讽,是狼是狗,其实是路线之争。
他这么跟我讲的,他说,再牛的狼,钱给够了,也可以做狗。
他的意思是说,一块肉,怎么来的并不重要,是自己捕猎来的,还是别人给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小。
这一刻,我明白分歧了。
他不是我这种野生动物,严格意义上讲,他属于阶段野生。
那么在我的眼里,肉大小不是第一位的,我说了算才是第一位的。
纵然肉大,如果我说了不算,那么在我看来就没有意义。
那猪圈里的猪,一日三餐都很好,还有下午茶点心,问题是,你身上长的膘,真的属于你么?
属不属于你,过年的时候就知道了。
如果一身膘不属于自己,那大小还有意义么?
所以我说,阶段性的野生,只是一种环境的外力压迫,不是一种内生的习惯。
内生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你比如我昨天在谋生话题的第四部分里面,提到过一些我儿时的学习方式。
人家学习都是看一章知识点,做一些练习题,然后扩充训练。
我小时候都是把下一章捂住,用已有的定理,去推导新定理,我自己来推导新知识点。
这种学习成本很高的,耗时耗力不讨好,但我从小一直坚持到大。
工作中也是这样,我始终坚持没有环境,我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码农,如果没人告诉我要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呢?
所以后来我去做市场高管,带市场部门,也很丝滑,因为我做研发的时候就模拟过市场,做市场的时候模拟过老板,做老板的时候模拟过资方。
我早就习惯了,这种习惯,是昨天说的,从小建立的。
我从小就假设老师死光了,我孤苦无依,自己学着教育自己。
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hungry,没有老师投喂知识点,如何不hungry?
foolish,课本上的章节都被我盖住了,如何不foolish?
这种从小建立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那就不是说你多给我点钱,就能改变的了。
你看那野生的狼是喂不熟的,它习惯了自己抢嘛。
我们明白了这个stay,回去看昨天有些读者的问题,答案就呼之欲出。
你想想看为什么是stay?
潜台词是说,你有就有嘛,没有也就没有了。
我们很难让一个已经成年的,动物园里的动物产生野性的。
所以昨天有些读者说,他在动物园里待了半辈子,动物园出现问题了,他是该帮着卖艺表演钻火圈,为动物园死撑呢,还是离开动物园流浪,去做个野生动物呢?
你觉得谁能回答?
没人能回答。
我昨天在回复某个读者留言的时候,不经意间讲了一个自己昔日的师兄弟。
那哥们读完研读博,读完博也没有去高校而是去了研究所。
他结婚比较晚,小媳妇可能结婚的时候觉得他读书很优秀,想当然的以为就会很有钱途。
实际上很多研究所的效益都很差,钱和高校一样低,还得坐班,前途不等于钱途。
就这样过了一些年,他媳妇跟人跑了,娃也认新爹去了。
于是他就崩溃了。
事情如果只是进行到这个阶段,其实没啥新鲜的,我相信这个社会上,类似的崩溃事件太多了,不会引起关注的。
那他是怎么后来被校友们知道的呢?因为他站起来了。
他崩溃后像变了个人,从一个学者一瞬间就变成了商人,我说的这种改变是价值观底层的改变。
就像我当年在做技术的时候,其实跟很多同事价值观领域就有所不同。
我习惯于能用钱搞定的就不要用技术搞定,能摆平人的就别去摆平事儿。
你先算账,怎么划算怎么来。
像他这样,学者了几十年,一瞬间变化的人,是很少见的。
他变了之后,经商挺成功的,于是又被同学们知道了,大家惊讶于他与此前的大不同,了解之下,才发现,哦,原来是婚姻家庭领域里出现了巨变。
你可以看到,所谓的校友,都是很现实的,你混得好,可能与别人发生生意往来,才叫校友。
混不好,其实你婚姻不幸也好,家庭不幸也罢,都不会掀起任何浪花。
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朴实无华且枯燥。
所以,回到昨天那几个中年读者的问题,hungry也好,foolish也罢,都不是别人能改变你的。
要么你自己改变了自己,要么你被残酷的命运改变了。
你想想看,我这个师兄弟,在他还没有遭遇到命运的残酷时,谁能改变他?
没人,因为也没必要。
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个安耽点的女人,说不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钱少点有钱少点的过法,咋不能过嘛。
那也可以过得很幸福呀,为什么非要被改变?
所以外人没有理由改变谁,除了命运,除了你自己。
还有什么途径?还有我昨天最后一个话题讲的,人体使用手册。
有些后来天大的难事儿,小时候是很容易解决的,你当年若是埋了一颗种子,几十年后去看,它已然是参天大树了。
说不定你的后半生,都仰赖这棵树,在荫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