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代年轻人的红利在哪里?
我们继续那天在和谈与旧秩序的第三个话题里提到的大工地问题。
因为一直有读者抱怨,尽管他也意识到,70后当年一千块一平米房价买的不是帝都核心区,而是发展水平只相当于今天县城的一个大工地。
但他还是不开心,毕竟当年的很多大工地后来变成了大城市,这对于那代人来说,终归是个福利。
而作为年轻人,如今这代人的红利在哪里?
那么我来告诉你,跳出你的微观视角,站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你的疑惑,早已有之,你这代人要经历的,都是别人已经经历过的。
我们把时光拉到几十年前,拉到二战刚结束那会儿。
资本,技术,劳动力,都集中在什么地方?
集中在美国。
所以美国人生活得很滋润,一个工人也可以买房买车,娶媳妇生娃。
请问,这一切可以长久么?
不可以。
知道为什么?
因为在资本,技术,劳动力三要素里面,前两者当年只有美国有,最后一个要素,可不是美国独有。
日本也有,韩国也有,东亚也有。
这就意味着,资本,技术构成了稀缺性,那就别怪别国的劳动力,一定会想着勾引它。
而且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站在资本,技术的角度想一想,究竟是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富有,资本增长率高呢?
还是逐步让全球其他地方也有富起来的机会,资本增长率高呢?
答案很简单,你想一件事就可以了。
你拍一本电影,成本是已经预付出去的,3亿人看,它就只有3亿人的票房,70亿人看,它才可以有70亿人的票房。
换句话说,如果其余67亿人看不起,那么你自己的价值,也就被永远的卡在了天花板下面。
这就是商业世界最底层的运行机制。
你看不住资本和技术的,即便没人勾引,它也天然渴望和更便宜的劳动力,相结合。
所以美国的资本跑去和日韩合作了,我那天第二个话题刚聊过,当年里根时期的,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税战,贸易战。
这是一定的,资本,技术和更便宜的劳动力相结合的结果,就是劳动力价格低的国家,抢走了劳动力价格高的国家的就业机会。
日本抢了美国的就业。
再然后,才轮到我们,因为我们的劳动力价格更低。
你记住这一点,这是无可改变的,这就叫后发优势。
起步越晚的,劳动力价格越低,劳动力价格越低,资本越是想要和对方结合。
于是你就看到印度,越南,非洲这些地方,有样学样的开始学我们过去的模式。
好,我问你,假如你是美国的战后一代,你的爸爸是当年靠着当制造业工人就可以买房买车的红利一代。
而你成年后,发现工作机会都去了东亚,你能怎么做?
你有且仅有两个选择。
你不可能降薪的,你不能说自己降薪到和日本人一个薪资,甚至和当时的内地人一个薪资。
那么你就只能提升自己的劳动生产效率,俗称你一个人产出的价值,要能够超过好几个日本人。
这条路说白了就是卷,你要把自己卷成一个高价值的人才,你要去搞那些高附加值的事情。
于是你就卷成了硅谷华尔街的精英。
是的,你爸爸的工作是被日本人抢走了,可你不要做他那份,你不想进厂了。
你认为你可以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让全世界愿意为之买单。
这是一条路,你自信,你有能力,你升级。
还有一条路,那就是你去海外当差,你伴随着美国企业的开拓,去日本,去内地,去当洋指导。
这种选择下,你不需要那么优秀,你可以只是像当年的你爸爸那种程度。
因为别人在追赶你,别人在学习你。
你哪怕只有你爹的水平,你可以到日本,到内地,去指导。
而且因为不是所以的同龄人都愿意去一个发达程度不如自己国家的地方,于是供应就小于需求,你还可以拿到海外补贴。
到了海外,你发现你的收入比留在你老家高一倍,比你去的当地高十倍,那么当地的女孩子就会喜欢你,你就有一种被捧的感觉。
多赚一倍,无需卷赢,十倍体验,就是这代人的红利。
这个红利期有多长呢?那要看当地学习你,追赶你的速度有多快。
如果像内地这样,20年就能学会,那你在当地作为洋指导的红利期,就只有20年。
如果这个国家地区成长的慢,要40年才能学会,那恭喜你,你可以享受40年在海外当人上人的感觉。
我讲的这个美国的故事,你挪到今天,是一模一样的。
你觉得你在国内卷得赢,那你就选择做精英。
各个大厂起薪百万的天才少年计划,在向你招手。
国内在任何时候,牛人们混得都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各个大厂,研发AI算法的岗位,研发芯片的岗位,抛出来的年薪百万的岗位,都是为你准备的。
你有那个金刚钻,就可以揽那个瓷器活。
这条路就叫做卷。
对应过去,那就是润。
如果你足够有钱,那不叫润,那叫世界之大,随你定居。
如果你没有钱,选择苦哈哈先干它二十年,攒够门槛,润去发达国家领低保,去当人下人。
随你。
但更多人想要的是我不想吃苦,我不想攒钱,我也不想学习,不想进步,我还想当人上人。
那很简单,你润去欠发达国家当洋指导呗。
当初那帮同样想法的美国人,就这么干的,起先跑来东亚当洋指导,过几年被人家学会了,那就留在当地教英语。
你也可以呀,你去了非洲就是洋指导。
你在国内挣1万,去了非洲加上补贴挣2万,当地人挣1千,人家姑娘看你,跟奶茶妹看东哥一样,也是45度仰角,崇拜的小眼神。
美女只是个比例,从来没有说只有哪里有,哪里没有,哪里都有,一千个姑娘里肯定有10个是美女,非洲也不会例外的。
所以我说你可以的,你去了,一个人挣20个当地人的钱,你就是当年的洋指导。
如果非洲人学的慢,那你的红利期可长了,也许高达40年,40年后你都还可以教当地人汉语呢,还怕自己没用处?
你看,历史上并没有新鲜事儿,几十年前,在美国本土能卷赢卷进硅谷华尔街的美国人,生命体验很好;卷不赢,但是愿意融入东亚,把自己当成东亚人的美国人,体验同样很好。
同理,今天能卷赢的体验很好,卷不赢但是愿意把自己当成非洲人的,体验也会很好。
这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大工地,这种跨国红利的便宜,你要不要占?
天底下任何便宜的背后都有舍得。
当初70后他们可以在农村老家躺着,他们没有,他们去了一个实际上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如今县城的地方,去1000块一平米买了一个大工地。
然后在这个大工地上撅着腚给人家加班加了二十年,才把自己家从大工地,建设成的大都市。
这就是他们这代人的舍与得。
你不想10万块一平接他们的盘,又卷不赢,还老想体验人上人的感觉。
那你就去做洋指导,从他们学不会,到学会的这几十年,就是你的红利期,就是年轻人不用学习,不用进步,不用改变自己,只要肯挪个窝,就能占到的人生体验上的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