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肚脐呼吸」,3个好处不请自来
你在呼吸时,是胸廓起伏,还是肚子起伏?
大多数人习惯性地使用胸式呼吸,换气浅且短促,却不知中医里有一种古老而高效的呼吸法——“肚脐呼吸”。
这种方法不仅能提升氧气交换效率,还与中医的“丹田理论”不谋而合。
告诉你“肚脐呼吸”的健康益处,并支招具体怎么实操。
肚脐呼吸,一种古老而高效的呼吸法
“肚脐呼吸”,并非真的用肚脐来吸气或吐气,而是以「腹部」为主导的深度呼吸方式,在中医中称为“腹式呼吸”或“丹田呼吸”。
需要明确的是,不管使用哪种呼吸方法,空气永远只会进入肺部,而不是腹部。
“腹式呼吸”或“丹田呼吸”的核心在于,驱动呼吸的肌肉发生了变化。
1. 胸式呼吸:胸部起伏明显,主要依靠「肋间肌」运动来带动肺部活动。
2. 腹式呼吸:腹部起伏明显,主要依靠一块叫做「膈肌」的肌肉上下运动,进而使肺部自然地充盈或收缩。
膈肌是一块圆顶状的薄层肌肉,也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呼吸肌,它如同一把伞隔开了胸腔和腹腔。
腹式呼吸的外在表现,主要在于腹部的起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压,腹部鼓起;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收。这种呼吸方法换气量大,可增加氧气交换效率,让空气更深入地进入肺叶底部。
学会“肚脐呼吸”,好处不请自来
腹式呼吸与中医的“气”理论紧密相连。
《黄帝内经》强调“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认为深长的腹式呼吸能调动丹田之气,经常有意识地用“肚脐呼吸”,多个好处不请自来。
气沉丹田,改善焦虑
腹式呼吸使气息下沉,避免“气浮于胸”导致的心慌、焦虑,有助舒缓情绪,帮助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按摩脏腑,改善消化
呼吸时腹部的起伏相当于给脾胃、肠道等内脏做轻柔按摩,可改善消化功能,缓解便秘。
贯通经络,调养气血
腹部有多条经络循行(如任脉、脾经、肾经),深长呼吸能刺激这些经络,调节全身气血。
具体怎么练习获益大?
初学者可按以下步骤,每天练习5~10分钟。
1、准备姿势。仰卧或端坐,放松肩颈,一手轻放于胸部,另一手置于腹部。
2、吸气。用鼻子缓慢吸气,意念引导气流向下,感受腹部鼓起(胸部尽量保持不动),维持3~5秒。
3、呼气。用口或鼻缓缓呼气,腹部自然内收,尽量排空肺部,维持3~5秒。
按以上动作重复吸呼,保持节奏平缓,全程意念集中于腹部起伏。熟练后可在行走、办公时应用。
大家无需时时刻刻使用“肚脐呼吸”,在以下两个特殊时段练习尤为获益。
失眠时
很多失眠的人,睡前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这时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可将注意力集中到肚子上,放松全身肌群,排除其他思维干扰,让活跃的神经放松下来,从而进入睡眠。
紧张焦虑时
“肚脐呼吸”增加了氧气摄入量,使血液含氧量提升,可以改善自主神经对压力的反应,激活副交感神经(可帮助减缓呼吸和心率),关闭负责“战斗或逃跑”的交感神经反应(可使呼吸、心率加速,精神紧张)。
总之,有意识地使用腹式呼吸,可以给身体和心理带来多重好处,不妨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