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能投资房子,能理解他们的处境么?
前天我讲投资人的七个阶段时,有读者留言问了一个很有针对性的问题。
他说,投资的第三个阶段他能听得懂,可是当他自己去做第四个阶段时,他就不由自主的会落入前两个阶段。
他百思不得其解,又认认真真把我的第五个第六第七个阶段反复读了好多遍,忽然心中灵光乍现。
他想通问题在哪里了。
他发现我选择的那条路,是不用押涨跌的,而他选择的那条路,是要押涨跌的。
要押涨跌就有一个很尴尬的事实在于持仓过程中,内心特别受价格起伏的影响
我们来看你这个问题。
你能想到这里,说明你认真思考了,我前天说过,其实投资的方式有很多,ABCDEFG…..XYZ。
我只能给你举一个5A6A7A,我不否认5B6B7B,5C6C7C。
我们随便做个对比,我前天举例子的模式,和你选择的那条路的差别是什么?
是捞鱼与钓鱼。
你见过渔船上捞鱼吧?
就是撒网,落空,撒网,落空,撒网,捞了把小的,撒网,落空,撒网,捞了把大的
这个过程中,有内心丰富的情感戏么?
其实是没有的,这就是个体力活。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杨过的优势是聪明伶俐,所以他学东西很快,小小年纪精通各门武功。
傅红雪的优势是什么?是沉稳。
他从四五岁开始,每天拔刀一万两千次,十七年如一日。
你让杨过干这活儿他干不来的,聪明的背后就是轻佻,他喜欢花俏的动作,他什么时候变得沉稳?
遭遇了打击,小龙女跳崖,他心如死灰,从那一刻开始,他变了个人,沉闷的在海边练了十年。
所以如果你是渔业公司的老板,你有两个员工,年轻的小杨过,和年轻的小傅红雪,你会怎么安排他们?
很简单,带着傅红雪去捞鱼,让杨过当销售。
比方打完了,回到我年轻时,我的性格像谁?
像傅红雪。
但工作不允许我做傅红雪,工作要求我不断的去沟通,去交流,去展现自己。
所以我一直都很喜欢周星驰,因为我觉得,我能看到类似的性格。
这是一个明明像傅红雪一样沉闷的人,因为工作的要求,不得不去不断的展现自己的喜剧天赋。
于是你就会看到一个很割裂的现象,片场上搞怪层出不穷的星爷,片场外沉默寡言。
为什么沉默寡言?因为这就是他自己嘛。
下班了,我可以做回自己了,我为什么还要去表演疯疯癫癫?
我也是一样的处境。
我当年上班已经很烦了,每天要开会,要和那么多人沟通,我演戏演够了。
回到家中,打开平台,接入国际市场,我不想再选择一个内心戏复杂的模式去投资。
我就想做一些符合自己性格的事情,比如傅红雪拔刀,比如捞鱼。
捞鱼是没有内心戏的,但是你选择的这种钓鱼的模式有。
钓鱼的模式为什么有呢?因为你有持仓的过程呀。
你前天讲了那么多的问题,在我看来就一个问题,你持仓有问题。
持仓的过程中,你不停的在算账,时而哭,时而笑,时而癫狂,时而沮丧。
于是拿不住。
我举个具体的例子,发生在读者们身上的,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给他们起个代号吧,张三与李四。
关于黄金,我讲了两年,仓位讲了两年,入场策略也讲了两年。
两年里讲了几十次,但全都是重复,俗称一字新添未有,一字更改也无。
我其实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策略,就是你可以在周线的布林中轨做多。
假如,我们说你的预期目标是3倍盈亏比,你希望自己拿到150美金的盈利,那么你的止损位就是50美金。
那就好比你在周线布林中轨挂多,下面超过50美金处止损。
做进去了之后,你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年,一年,两年,它的布林中轨开始抬升。
于是你的止损也怎么样?也随之被动的抬升了。
你第一次的入场止损就变成了日后的移动止损,慢慢的,它也就变成了你的移动止盈。
去年有过好几次,今年年初的时候也有过周线布林中轨的入场位。
因为我讲得很早,所以早期的读者有相当一部分,做进去了。
有人很轻松的,多单拿到了现在。
因为它虽然在涨的过程中会有回调,但是因为布林中轨也在抬升,你每一次的回调是破不了你的移动止盈的,你就一直拿着了。
这个过程中没有思考的,不需要再去盯着行情,去做任何判断。
曾经有读者问过我,这种策略赚的是什么钱?我说,赚的就是布林中轨抬升的钱嘛。
如果你选择周线进去,你发现你进去的机会少,但是你也很难被震荡出来,你会拿到很大一段利润。
如果你选择日线进去,你发现你进去的机会多,但是你被扫止损,以及被扫移动止盈的次数也会多,你就会拿到很多次的结果,有些结果是盈利的,有些结果是亏损的。
你想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儿,做久了,你就会发现,那根本不重要。
你想通了就会知道你采用任何固定的模式去做,你都是赌场,无非赌场有业绩好的有业绩差的。
唯独什么?唯独你没有固定模式,你没有交易策略,你想一出是一出的去做,你就是什么?
你就是赌客了。
简称有策略去赌的叫赌场,无策略去赌的,叫赌客。
赌场只赚策略指定范围内的钱,赌客在那里胡来呢。
要是连这句话都听不懂,就不要再问了,就像刘德华在天下无贼里说的,你就没智商,你就没这命,老老实实搬砖去。
所以我们有很多没功夫天天看盘的读者,人家去年做的就是周线,做进去,就自然被行情变成了长线。
因为你没有被扫移动止盈,它涨跌涨跌,可是每一轮的底部都比此前高了几美金,于是你就扫不到了嘛,你就一直拿着这个单子呀。
直到最后一次,整个大上涨周期结束时,最大的那次回调触碰了你抬升了许多年之后的那个移动止盈,你这笔单子才平仓。
这部分读者他就想得很清楚,他听得懂我那句话,你赚的什么钱?
你赚的就是布林中轨抬升的钱。
整个过程中是事先定死的策略自己在开仓,自己在平仓,关我们人类什么事儿呢?
就像赌场老板定好了策略,就开张了,他难道要亲自在每一张桌子跟前跟每一个赌客对赌吗?
想通了不就这点事儿?
这类,叫做张三读者,他们想得通嘛。
那么有想得通的张三,就有想不通的李四。
李四的特点是什么呢?他的心情,是跟着价格起起伏伏的。
这周黄金涨了100美元,他觉得很幸福,每天盘算着,100美元的涨幅可以兑换成他半年的收入。
然后在心里暗自庆幸,我多亏遵照了这个策略,这个策略果然是对的,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下周黄金跌了100美元,他觉得天都塌了,每天盘算着,100美元的跌幅那得白干半年啊。
然后在心里暗自滴血,这个策略是不是有毛病?没毛病,它怎么会跌呢?
看到了么?
李四的内心戏特别特别丰富,比马景涛都丰富。
你才应该去拍小燕子,去抓着紫薇的肩膀摇晃她,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真的,拍戏很挣钱的,你内心戏这么足,干嘛不去当演员?
投资,屈才了。
说穿了,不就这点事儿么?不就是一句话:你赚的到底是什么钱?
如果你觉得每一次波动里的每一段涨幅都该是你的利润,每一段跌幅你都可以规避。
那你还投资干嘛?你只要加杠杆,捕捉每一段波动,不出一个月,你的财富排名就超过巴菲特了。
地球上有这号人么?没有。那说明什么?
说明捕捉每一段波动这件事,不存在呀,你只是自己给自己内心加戏。
还是我那句话,你到底赚的是哪部分钱嘛。
张三读者为什么觉得很简单的事儿,到了李四这里很难呢?
因为认识不同呀。
张三读者很清楚,止损止盈之间的震荡,是不关自己事儿的,这部分钱你赚不到的。
你能赚取哪部分利润,策略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是你下单开仓的时候就决定了的,不是你持仓过程中能改变的。
所以回到这个读者的问题,你的问题和李四们是一样的。
不是你选择的这条路,不是你选择的5B6B7B这条路走不通,而是你自己的内心戏太多了。
你没事儿干了就在那里根据当下的实时行情,老计算自己又赚了多少,又亏了多少。
算着算着,你就忍不住,随手点平仓按钮了,不就这点事儿?
这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这就是为什么,多年以来,你去看在老百姓群体里流行的投资品种,基本上都是房产。
房产有两大特征。
第一,价格更新慢。
一个小区要同户型成交一次,你才知道当下的价格是什么,而有的小区半年都没有一次成交。
第二,买卖周期长。
你想看到价格本身已经够慢了,当你看到价格之后,想要行动,买入或者卖出,对不起,又动辄几个月。
这就是为啥大多数老百姓,只有在持有房产这件事上能做到持仓,而换一个可以随时查看行情,随时能买进来,能卖得掉的东西上做不到持仓。
可是房产这东西,只有那些有稀缺性的,才是长期上涨的。而全球各国那些有稀缺性的房产的起步价,都是比较高的。
俗称门槛高。
也就是说,一个投资人,你的资金迈不过某些门槛,又不愿意采取我前天567里面举例子的捞鱼的投资模式。
那你就必须要克服持仓过程中的心魔。
你要始终想明白自己赚的哪部分利润,而不是每天盯着波动,被那玩意儿左右你的决策。
你不克服心魔,那你都不是在一二层里打转,而是终身堕入第一层,始终不得轮回。
而克服心魔也不是说说的,是练出来的,珍惜每一次持仓的机会,把它看作是训练。
当你每次被市场情绪左右,企图做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行为时,就抽自己。
一个人把自己一次又一次抽成猪头三的过程,就是克服心魔的过程。
就像西游记里八戒的台词,九天荡魔老祖来了也得卖他面子,为啥?因为他把自己抽成猪头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