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就是吃“饲料”的,好的也轮不到我

其实昨天的两篇:

西贝到底贵不贵?这里面藏着财富的密码

那些年带一岁宝宝吃两岁西兰花的妈妈,心里有苦说不出

我觉得我已经把企业的价格体系定位讲的很清楚了。

但我们很多读者是没有商业经验的,还是在不断地留言问我,贵不贵的问题。

我来讲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给你还原一家餐饮企业的定价策略。

我们来想象一个很简单的场景,假如20多年前,有一批收入中等的白领群体,经常出差,加班。

因为不熟悉,不了解,不敢吃,只能顿顿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人均40。

那么这时候有一家企业,宣称自己是中式的麦当劳,主打什么呢?主打非洋快餐,非垃圾食品的中式快餐。

比如随便起个名字叫做好功夫,也是人均40。

那你想,它的定价策略的定位是什么?就是针对那些加班餐报销额度卡着40档位的,吃腻了麦当劳的出差群体。

好,这时候,有家企业就想,那某些组长,经理,他们的加班餐报销额度是80,市场上没有这类快餐呀。

那我干脆推出一个品牌,比如叫做南贝,人均80。

好,如果我们把加班餐看作饲料,其实饲料里面也分,40档西式,40档中式,80档中式。

那么当你通过这种价格体系打开市场之后,你的第一批基本盘是谁?

就是那些报销额度在80的,不想吃西式饲料的,组长经理们呀。

你看懂了就会发现,工业模式下,大家都是螺丝钉,或者说都是那个什么马。

无非是分级别,就是星爷电影里,武状元对华安说的,你代号9527,属于华府低等下人,加班餐报销额度40。

工业体系下都是这样的,无论是华府的低等下人还是高级书童,都是很忙碌的,没有时间自己做饭的。

然后根据等级吃打着不同价格标签的饲料。

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印入每一个工业体系下消费者脑海里的。

你南贝如果一开始针对的是组长经理,他们就会变成你的基本盘。

是的,你会吸引越来越多人,有些父母也不知道图啥,带孩子也来提前品尝班味。

结果吃了之后觉得又贵又难吃。

但你没法迎合他们去降价的。

你如果降价到40人均,你的基本盘就不来了,组长经理们就不来了。

我是华府的高级下人,我怎么可以和我手底下的码农,吃同一个价位的饲料?

那我辛辛苦苦加这几年班,升职图什么?

看懂了么?价格体系大部分时候都是和消费者的身份定位匹配的,不是和卖什么匹配的。

某某先生现做冰激凌的价格是麦当劳甜筒的五倍,真的是现做的么?

不,这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普通码农餐后一个6块钱的麦当劳甜筒,我手里不拿一个30块钱的现做甜筒。

怎么体现我是经理?

我当然知道这俩甜筒味道一模一样,问题是,提供的情绪价值不一样呀。

你看我都混到加班餐吃南贝了,餐后甜点吃现做冰激凌了,我的饲料和工友们的不一样,这是我的尊严,能体会么?

所以南贝的定价策略只能是我保持80,你爱来不来。

有些人来吃了觉得又贵又难吃,就走了,很正常,你不属于这份饲料的基本盘嘛。

看懂了么?定价从来和卖的是什么无关,跟市场定位有关。

你像我这种十几年前,真的做过码农的,曾经也是一个苦命加班出差打工人的,就特别喜欢买山姆的东西。

都是冷冻的,虾,蟹,肉,都是冷冻的,动辄捕捞上来急冻,保质期一两年。

这东西新鲜么?

怎么可能呢。

我丈母娘是真的做过农民的,她年轻时,是种过地的,她老爹是种了一辈子菜,种到94岁的。

在她看来,你平日里吃的都是些啥嘛,什么山姆的大董肉夹馍,各种进口的冷冻虾,进口的冷冻蟹,进口的冷冻牛肉卷,动辄保质期那么久,上面标明了含有各种的添加剂,简直是饲料,不仅大人吃,还给她外孙吃。

真可怜。

她说的是事实,但没办法。工业化体系下的我这类人,就只能吃山姆里头的各种进口的打着ORGANIC标签的洋垃圾,冷冻食品添加剂。

别说我给儿子吃这些,他去读私立学校,每年交高价的伙食费,学校里雇佣的专业西厨,专业中厨。他们采购的食材,也是这些打着ORGANIC标签的来自于山姆超市的,有着各种添加剂的冷冻产品。

这里面的原因,入校前,校长就让家长们了解过私立学校的厨房系统。

说穿了,出一个人的餐可以现烧,出几百个人的餐,你懂的。

以前有个很高端的饺子品牌叫某先生,卖价是人家的四五倍,号称现包饺子。

饺子是当你面现包的,但饺子馅呢?其实就是冷冻的,保质期几年的。

就这样,假现烧,都开不下去,不是因为价格贵,而是因为出餐慢。

即便没有扮馅,光是包饺子煮饺子,客人就已经等不及了。

所以家长们了解完现代餐饮系统之后,就释然了。

说穿了,出餐快,大规模供应,食材新鲜,真的现炒,这四项是不可兼得的。

总得有一头骗骗你。

你像我丈母娘,一辈子能够讲究新鲜,现杀的,现摘的,那是因为她曾经的很多亲戚或者村里的人,就是养鱼的,养鸡的,杀羊的,种菜的。

这些熟人会把不好的拿去骗城里人,天然无污染的留给自家人以及亲戚朋友。

请问,工业化下的我,上哪儿得到?我不就是那个被随意忽悠的城里人么?

所以在我的世界里,只有工业化的价位排序,没有办法知道什么是真的好。

你比如渠道,一个普通码农,也许是从盒马买东西,一个组长,可能就从山姆买东西了。

你比如标签,一个普通码农,也许买的是盒马里普通的商品,一个组长,他可能就只买那些打了ORGANIC标签的,一根葱也得打ORGANIC。

这些消费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是工业化体系下对人的定位。

你比如某家做量化的公司,给经理级以下员工提供的,是国产水,经理级以上的才供应依云。

你确定后者更安全还是更健康?不,不能确定。

也许后者被抽查出来细菌超标,经理们反而成了员工眼里的笑柄。

但企业不会管这些的,在企业眼里,就是什么价位的马,配什么价位的料。

我无法保证给你提供的饲料真的物有所值,我只能保证根据马的价位,我司提供了不同价位的饲料。

这种工业化的环境,必然会影响,乃至塑造人的消费决策。

明明冷冻的,保质期两年的,各种添加剂的,还要强调我这个是山姆买来的,我这个是打了ORGANIC标签的

说穿了,这就是工业化对每个人的塑造。

你像我丈母娘是个农民,她反而不受这些影响,人家反而能够直接上来就吃新鲜的,自己种的,朋友种的,所谓的私人定制。

在这个工业体系下,很多人,实际上是被误导了。

你看,那个人,他可是华府的高级下人哦,他加班餐都吃南贝的,他买东西都买山姆的冷冻食材,他喝的水都是依云的。

说明什么?说明好嘛。于是就跟着效仿。

效仿之后发现又贵又难吃。

呵呵。

其实你只是在抢别人的饲料吃。

明白我的意思么?你因为羡慕这匹马在工业体系下的定位,于是觉得他的饲料,也香了起来。

如果你希望以后少上当,那你就要明白这个商业游戏是怎么玩的,所谓大家都活在定义下,你得跳出定义。

我其实是个明白人,明白的意思就是说,我事先知道自己被忽悠。

我非常清楚我丈母娘吃的才是人饭。

但我没得选。

很多人是盲目的,你没有明白这里面的原因,你只是因为羡慕高级下人的身份,误以为他吃的是什么好东西。

那你想多了,真要有好东西,农民不留下给自己娃,还能给你城里人?

那么多中间商不掉包,还能留给你终端消费者?

你想吃真东西,你就得参与,你不参与,注定被忽悠,无非以什么姿势。

一个普通的农民也可以吃新鲜的,好的食材。我太太的外公活了94,一天医院没去过。

可他这样的每天自己种菜,自己卖菜,自己烧菜的人生,我并不羡慕。

华府下人们有别的生活乐趣,当然,吃的是差了点。

无论什么价位的马,都是马,是马就得吃料,那只是饲料打了不同的标签,所谓华府高级下人料,华府低级下人料。

什么价位的料,都是饲料。哪怕是华府总管武状元的加班餐,也是冰冻的。

我没有在开玩笑,因为华府总管吃什么,我尝过的。

我当年在甲方做系统架构师的时候,就跟同事开玩笑,调侃说,咱们老大,甲方的一哥,吃的食盒很精致,仪式感很足,实际上里面装的呢?

还是饲料。

他那个全木的加班餐的盒子非常高档,那个筷子也很好,淡淡的檀香味。

但真正吃的东西呢?我一放进嘴里,就笑了。

易学习陪沙瑞金吃盒饭的场景,我自己经历过的。

所以我们早年有很多同事,他们想吃口好的,那就是让媳妇提前烧了,第二天带来,热一热。

你指望别人不忽悠你,是不可能的,哪怕几十万员工的集团一哥,都是注定被下面的人忽悠的。

真的营养又健康,早就被厨子偷吃了,咋可能给领导吃到呢。真让领导吃到好的,下回还要,你怎么伺候?

就是道光的那话,太监们连他都能随意忽悠,甲方一哥算什么?

道光耍得,你耍不得?

所以,那天我讲投资人七个阶段后,很多读者始终纠缠于问我,如何才能不会投资,又能赚钱。

我翻来复去的想要让你们打消这个念头。

你如果对自己吃的东西一无所知,自己全程不参与,你注定被晃点。

你是道光都没用,没用的。

我早就明白了这点事儿,我只是接受了,明白不?我不计较吃什么。

我非常清楚无论我去哪家店,无非是以什么样的商业策略被忽悠而已。

不计较,就坦然了。

就像当年的甲方一哥,他不知道下面人忽悠他?他都知道。他知道只是那个饭盒做得像沙瑞金一样,特别拉风而已。

他只是看破不说破,因为说破了也没用。

你换一波太监只怕还不如上一波,毕竟上一波已经吃饱了,捞美了,说不定还能有点底线。

换一波新太监,饿着呢,谁知道他们干出什么幺蛾子。

但是在投资这件事上,我得知道。那天投资人的七个阶段,你不挨个打穿下去,你就注定做金融消费者。

这是个工业化的社会,肚子可以不重要,钱袋子很重要。

有钱,人家至少还愿意骗骗你,给你打个ORGANIC的标签。

没钱,人家连骗你,都懒得骗了。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我本就是吃“饲料”的,好的也轮不到我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