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财富诞生的模式,和过去并不一样
接着昨天的话题,昨天有很多人问我,这套中美的股市楼市的逻辑,是不是未来也有效。
那我告诉你,没人知道。
你认真观察,就发会发现,你和年轻时的巴菲特所面对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你这一生将要经历的人类社会的变化程度,远比巴菲特这辈子经历的要更大。
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在于巴菲特这百年的人生里,尤其是前半段,财富主要汇聚在物质文明领域里。
所以我昨天讲,他一辈子的投资围绕着人们物质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那些方方面面。
你自己想嘛,假如人类的主要财富集中在物质领域,而你投资的标的物又能够保持占比份额,那么当物质财富增加时,你的投资回报是不是得到完美体现?
当然是这样。
这就好比在农耕社会下,如果生产力增加,耕地的粮食产量增加,那么拥有耕地多的人的财富自然水涨船高。
因为农业时代下粮食几乎是财富的唯一载体,没有办法通过工业品去扩容的。
而巴菲特主要生活的阶段是工业时代,那个时代的财富集中在物质领域。
等他到了晚年之后,回报率就大幅度下降了,其实是因为共识经济来了。共识经济稀释了整个工业时代的物质财富,以至于巴菲特,被夺走了回报率。
巴菲特进入共识经济时代之后的回报率下降,就像一个农业社会的大地主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投资回报率会下降,是一样一样的。
共识经济的意思就是说,更多人认为它有价值,那么它就有价值。这东西既非农业品,也非工业品。
它甚至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质量好不好,它的价值取决于大家认不认。
我们年轻时常说一句话,美国人的收入比我们高很多,是因为人家的工业生产率更高。
今天还是因为这个原因么?其实不是的。
我们当下虽然没有赶上他,但双方的收入和生产效率之间的比例已经扭曲了。
好比当初我生产效率是他1/20的时候,我的收入是他1/20,如今我的生产效率是他1/2的时候,我的收入并不是他的1/2,也许只是他的1/6。
那你说这个差额部分是什么?
就是共识。
所以很多人调侃说美国人在玩虚的,就这意思。
过去是100%你真强大,现在是20%你真强大,80%是大家相信你还强大。
这就是共识的概念。
他们实际上在卖溢价。
而共识这东西,有没有可能变?当然有可能。
你问我,美国30年后,还会不会有如今的地位?
我只能告诉你,我不知道。
十年前,我问过一些从事红木,菩提子这些领域里的商人,问他们,你觉得你们玩的这些,30年后还会不会增值保值?
他们也告诉我,他们不确定。
因为我不是他们的客户,这只是商人之间私底下的交流。
商人对着客户都会拍胸脯,动辄有信心一万年,私底下嘀嘀咕的时候,也会议论,年轻人好像不喜欢这些了。
所谓共识的本质和造神是一回事,更多人信这个神,就流行了,大家都不信,就被遗忘了。
你如今去看十年前的年轻人,现在也开始步入中年了,有几个玩大金刚菩提子的?有几个喜欢红木家具的?
那么你把这套逻辑挪到巴菲特身上,你就会发现他面对的局面和你完全不同。
他年轻的时候相信全世界一直喝可乐,他年老的时候全世界真的一直都在喝可乐。
你现在还能确定么?
我说句特别难听的,别说什么可乐,你确定30年后,我们碳基生命,一定存在么?
还是说到时候很有可能地球上布满了机器人,你指望机器人喝可口可乐?
明白这意思么?我们没办法确定。
因为巴菲特实际上是我们爷爷奶奶辈的人,我们要经历的人类整体社会的变化程度,远比他深。
事实上我们当下已经生活在一个共识经济的时代,而巴菲特,严格意义上讲,一直都不是共识经济时代的投资人。
谁是这个年代的玩家?
实际上是诸如马斯克这号人。
你问巴菲特什么是财富,他告诉你,物质是财富。
你问马斯克什么是财富,他会告诉你,人们相信什么是财富,什么就是财富。
因为巴菲特年轻时,物质财富占比高达9成以上,而马斯克活跃的年代里,物质财富已经缩水到3成了,剩下全是共识财富。
而共识财富是完全可能迁移的。
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我觉得周慧敏是明星,你都不认识周阿姨是谁,那等我老了,我不在了,地球上只剩下一群不知道周阿姨是谁的人的时候。
周慧敏的价值,就消失了。
她的价值是因为我们这些喜欢她的人的存在,而存在着。
如果喜欢她的人纷纷老去,那她的价值也就随风逝去了。
这种价值就叫做共识价值。
就像有了玩红木的人,才有了红木的价值。年轻人如果集体不喜欢红木,喜欢球鞋,那么红木的价值就迁移到球鞋上去了。
所以你可以认为,美国今天的经济,不能说百分百脱离了物质经济,他们在物质经济领域里也很强大,和我们在物质经济领域里一样强大。
但是,他们更多的财富,实际上是建立在想象上的。
俗称,他们是在追求定义权,财富的定义权。
通过什么追求?通过预期管理,对全世界人的预期管理。
你去看美国新生代的富翁,有几个人是提供衣食住行的?没有。
他们几乎都是在定义什么是下一个红木的过程中,拥有了大量的财富。
所以我那天第一个话题就讲,资本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是预期。
因为未来国内也一样,随着物质生产过剩,以至于卖不掉的时候,财富都是依托于预期管理,才被重新定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