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上班是开心的?

那天讲比跳槽,转行,深造,更有效的七个步骤时,有读者问我这么一个问题。

他说,该怎么做,他理解了,为什么必须那么做,他也理解了。

但是他在想一个问题:

他发现自己一到周一就不开心,一到周末就精神抖擞,这事儿怎么解?

或者说,能不能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把那天的七步,给办了。

我们首先来看你主要的问题,你说一上班就不开心,于是你以为不开心是上班引起的。

这个逻辑,体育老师都教不出来。

二战时期,太平洋某岛民,每每看到傍晚日落时分,天空中就有大鸟飞过,空投食物,于是以为食物和日落之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自此推出岛民牛顿三定律,对着太阳祭祀。

但二战结束后,就再也不灵验了。

为什么?因为所谓的神鸟,只是美军飞机。仗都打完了,干嘛还要空投食物。

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你的这个开心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年轻的时候看过一个刑事案的新闻,当时我还在读研,零几年的时候。

讲的是一个农民工,叫王斌余,全家都是农民工。

不光是讨薪难,还有长期的不如意,就是苦,累,不受尊重,还总被欠薪。

最后就跟工地上的管理人员发生了冲突,酿成了命案,上了那个年代的热搜。

当然最后他被判了死刑。

但是他临终前留下的一些心里话,在当年的网络上引起很多人的讨论。

他讲,为什么自己这么难,说到底,那个工地上的管理者不欺负他到那份上,但凡有人对他好点,他也不会这么做。

反倒是进去了之后,到被执行之前的那几个月,是他最快乐的。

我当年作为一个学生,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财富是谁创造的?

我想来想去,觉得答案就是两个字:农民。

因为我们最初是农业国,而且又不是澳洲中东那种先天有矿的,咱也没有技术,可能连管理经验,商业基因都没有。

更不要说像大航海时代那样跑去美洲抢点金银之类的启动资金。

换言之,一个纯粹的农业国,你要诞生自己的工业,那其实就是农民种地种出来的。

他种出来的地,打出来的粮食,肯定没有全归他,全归了他,拿啥去作为开启工业化的启动资金呢?

而开启工业化之后,无论是乡镇企业的轻工业,还是加入全球化之后的工厂里的工人,包括所有的基建,本质上最后都是农民在干活。

所以我说,创造财富的,其实就是农民,或者说是农民衍生出来的这些。

你包括后来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买走房子的那些人,本质上也是农民。

农民进城,城市化了,他有了购房需求嘛。

那么我现在问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愿不愿意做农民?或者说,你愿不愿意做当年的农民工呢?

我当年很诚实的回答,我是不愿意的。

因为回报率不高。

我零几年的时候看到那个报道时,就在想,案件中的那个王斌余,其实比我大不了几岁,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他说生活好苦,好累,不受尊重,他记忆中的片段都是工地,讨薪。

但是我记忆中的片段是什么?

是90年代末开始接触电脑,互联网,是各种游戏,是各种音视频作品。

你看,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世界的不同侧面。

后来到了研二,我就去外企实习了,而后又跳槽待过民企,又去过甲方,又自己创业。

看着做过很多东西,但实际上,一直都是音视频这个行业的。

我年轻时戏称自己是AV男,A,audio,音频,V,video,视频。

其实无论是做AV领域里的服务器,还是芯片,还是甲方的体系结构,还是创业的平台。

总的来说,都属于AV,audio and video。

我为什么戏称AV呢?因为我觉得这都属于娱乐业,音视频行业本质上依然属于娱乐大行业。

郭德纲的相声,最后不还是通过音视频这个行业,传递给了全世界么?

大家不吃饭,会饿,不穿衣,会冷,不住进房子里,会淋雨。

没有了音视频,会怎么样?其实不会怎么样的。

但不会怎么样的行业分到的蛋糕,也许比必要的行业反而多。

娱乐业的整体市值,肯定比农业高,尽管我们都觉得这挺搞笑,因为没有了娱乐业,人类照样过日子,没有了农业,就没法过日子。

这是个很重要的思考与观察,这影响了我后来很多时候的行事风格。

你比如2012年,我负责产品部门的时候,我们的平台难以得到甲方的认可。

研发部门的人总在跟我讲,要怎么升级技术,然后给我一个遥遥无期的deadline。

我怀疑等他们实现的那天,市场的周期都结束了。

于是我就找了个美院的学生,去把我们的演示系统里展示的那些商品图片,全都换成了奢侈品。

好比说咱俩都是做电商平台的,你是淘宝,我是京东,我技术上没法超越你。

那我怎么办呢?我在演示系统里面,我挂上去的商品都是奢侈品,豪宅,名车,名表,模特展示珠宝。

然后就大获成功。

这个道理就像同样俩屌丝,都只有3000块的预算,一个买了条项链送给女神。

另一个呢?花1000块租了辆豪车,花1990定了一晚豪华酒店的房间,然后花10块钱买了一朵玫瑰,载着女神直接开去酒店表白。

女神快乐的投入后者的怀抱,脖子上还戴着前者的项链。

我知道大家看不起后者,觉得这就是渣男。

可我们想想看,不渣的另一个极端是什么?或者说,你愿意成为那个样子么?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诉你,你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会得到回报。

如果3000的项链女神看不上,那一定是你不够努力,你要努力攒钱买6000的。

咱们接受的都是这类教育。

可这个思路真的是对的么?

李佳琦的那句话,那句你究竟有没有努力,真的是对的么?

如果李佳琦的这句话是对的,你来给我解释下,我年轻时,我读研时看过的那则报道。

零几年上热搜的那个民工,他除了最后脑子发热过激是不对的,此前他老老实实干活的时候,他难道是因为不够努力才拿不到薪水么?

换言之,这里面一定有比努力更重要的事情,难道不是么?

或者我这么说,一定有比努力更重要的,更能够左右你回报率的事,难道不对么?

这就是我们重新思考这件事的意义。

当年上热搜的那个案件的当事人王斌余,他说这个世界让他痛苦,但实际上痛苦和世界并不挂钩。

因为和他同时期,并不是所有人都痛苦。

换言之,痛苦是处境带来的,不是世界带来的。

那么同样,到底是工作这件事本身让所有人都不爽,还是说,你的工作,让你这个具体的人,不爽?

是你的几百万同行各个都不爽,还是说,有人爽,有人不爽?

努力很有用,但它永远排第二,排第一的是努力什么?是怎么努力?

遍身罗绮者,从来不会是养蚕人。稳定盈利的,又怎么可能是金融消费者?

我们很多人,没有跳出小时候老师给的思维陷阱。

老师总是说,你还不够努力,就像女神总是说,你讨好她的诚意还不够大。

但实际上,你沿着这条路,可能最后就是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钻牛角尖,乃至上班的心情像上坟一样。

而且渐渐迷茫,俗称越努力,越找不到出路。

而我那天,告诉你们的那七步,你还没有开始做。

明白我这句话么?

你还没有开始做。

你过往的不开心,是你过往的工作方式带来的,不见得是工作本身带来的。

当年的王斌余,如果有人给他指条明路,他一做就有回报,越做回报越大。他还会厌恶这个世界么?

也许他就会很享受,乐在其中。

也就是说,让他厌恶的,是没回报的方法,而不是这个世界本身。

你觉得,是改造世界容易呢?还是稍微改改工作方法容易呢?

当然是后者嘛。

就像当年我负责产品时跟兄弟们说的,我们无需改硬件,也不需要改软件,我们或许改改界面就能大获成功了。

那咱们为啥非要绕远路呢?

同样,你从来没有按照那七个步骤执行过一天,你对工作的不满,是你以前的方法论带来的意识残余。

那你为啥不试试新的呢?

就我这么多年带队伍的观察,绝大多数人,厌恶的从来不是工作,而是没回报。

一旦他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一旦他收入翻了十倍,几乎各个都赖在办公室不愿回家。

有回报,乃至高回报才是最大的瘾,那东西比嗑药,比美色的劲儿,都大得多。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没有人上班是开心的?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