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执着生儿子是为了接班?不,儿女谁也接不了班

这两天一直有读者让我聊一聊接班话题中的男女分别。

俗称男人是不是一定会纠结于生儿子,尤其有属于自己个人事业的男人,会不会执着于生儿子,让儿子来接班。

还有读者让我聊一聊反噬话题。

俗称当初因为你的人设有多爱你,事后就会因为你的人设崩塌而多恨你。

这两个话题我准备搁在一起聊,因为我觉得是同一个话题。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或者说大的历史阶段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这一点,我那天在改变命运的第一个话题里有过清晰的划分。

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到十多年前,应该说,基本上都属于总体生产力小于总体需求的阶段。

在那样一个产能长期不足的时期,所谓的接班,你继承的是什么?

实际上是一部分产能。

比如你是明代人,你继承了景德镇的一个窑厂,你继承的实际上是一份产能。

这个时期不存在绝对过剩,因为生产力整体上是比较弱的。

所以当你知道你从你爸爸那里接班窑厂的时候,你很确定,这是一份财富。

生产力不足嘛,人类辛辛苦苦盖出来的窑厂,不可能说拆就拆了。

但是在当下,在生产力如此爆炸的时代,包括未来,你被通知继承了一个窑厂,它到底是不是财富,还真不好讲。

因为严格意义上讲,在当下这个时代,不是所有的瓷器都是财富,卖得出去的,才是财富,明白这句话么?

不理解的你去看各地的消费补贴,有很多被暂时叫停了。

为什么?

因为你前脚补贴,后脚很多厂家,居然逆势扩产能了。

这事儿像极了16年去库存,你前脚刚帮着这帮开发商去库存,他们后脚就开始举债,扩规模,给你整出更多库存。

结果库存是越去越多,你越是消费补贴,越是想要平衡产能与需求,这些厂家就越是趁机把产能干到一个你怎么补贴都去不完的地步。

所以有些地方,开始冷静了,我先不补贴了,让我捋一捋。

深思之后发现,咱不能这样,不能一条腿走路,不能光指望消费补贴,补贴的同时,也得去产能。

否则事与愿违。

这就说明,当下的生产力有多强,说穿了就是没人买单,真要是有人买单,给你再造一个地球出来,那都不叫事儿。

所以你想想看,如果让你继承一个窑厂,继承一份产能,你是开心呢?还是忧心呢?

只怕后者大得多。

其实今天的孩子们最想继承的根本不是产能,而是什么?

而是客户。

假如客户能够继承,那一切太美好了。

好比你爸爸是老俞,他老了,他挂了,他的客户还认你,那你可就太幸福了,你分分钟就成了媲美董宇辉的存在。

有客户你还怕没有产能?你还需要产能么?你想要什么样的产能会没有?

所有找不到客户,找不到出路的产能都会围绕你,求着成为你的供应商,他们愿意把99%的利润都让渡给你。

甚至是100%。

因为他们根本卖不出去,他们只想活下去,能开工就行,能维持就行,没利润,白给你打工都可以。

这就是董宇辉的处境,他什么产能都没有,但是他有客户。

现在问题来了,请你告诉我,客户能继承么?

客户到底能不能继承,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人家当初到底为什么成为你的客户。

我们打个比方,你比如,我是郭德纲的客户,我愿意去听他说相声,但我并不是他儿子郭麒麟的客户。

因为我喜欢听的不是相声,是特定的几个人的相声,比如郭德纲,比如于谦,比如岳云鹏,不含郭麒麟。

所以,你是郭德纲的儿子也没用,因为确切点说,我是你爹的相声的客户,不是你爹这个人的客户。

理解这意思么?

相声有很多的,每个人都可以说相声,我们国家不缺相声的产能。

可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相声生产出来,都有人听,不是。

只有很小一部分,有人听。

绝大多数相声,说出来是没人听的,产能无限,需求为零。

换言之,郭德纲相声的价值不是相声带来的,是郭德纲带来的,这就是为啥换个人没用,换他儿子都没用。

好,我们继续这个比方。

假如郭德纲不是说相声的,他是个卖豆浆的。

这东西也是产能远超需求的,这个世界根本不缺豆子,美国人都拿大豆喂牛了。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生产的豆浆都卖得出去。

偏巧,郭德纲生产的豆浆,卖得好。

为什么?

因为郭德纲讲了一段故事,他说他当年拉着小推车,沿街卖豆浆,他只有一个媳妇,只有一个女儿,他生活很简朴。

不像隔壁卖豆浆的于谦于大爷,儿子都加入美国国籍了。

那就会有相当一部分粉丝说,我就喜欢喝郭德纲大爷的豆浆,我不喜欢喝于谦的。

因为郭德纲这个创始人的故事,打动了我。

你注意,你注意,你注意,从此刻起,财富是什么创造的?

就是这个故事创造的。

好比张三是个女的,她说:我就喜欢喝郭德纲的豆浆,因为我是独生女,他也只有一个独生女。

每每想到他的闺女会继承他的豆浆,我就想到我会在我们家的地位,我就有联系感。

我喝的不是豆浆,我喝的是一种感觉。

再好比,李四特别讨厌美国,他说:我肯定不喝于谦大爷家的豆浆,谁要他儿子加入美国国籍呢?

…….

所以你有没有发现?郭德纲家的豆浆,它之所以是财富,这个财富构成里面,很大程度是什么?

是产能么?不,不是的,是故事。

我前面说的很清楚了,产能多得是。

你不能生产豆浆么?你也能;你卖得出去么?卖不出去。

因为你没有客户,郭德纲有。

而这些客户,很多时候他们喝的不是豆浆,而是具备了郭德纲这个故事的豆浆。

所以你问我反噬是怎么来的,就这么来的。

假如郭德纲的故事本身出现了问题,比如郭德纲还有其他的孩子,也加入了美国国籍。

那必然导致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的损失。

因为说到底,豆浆多得是,产能多得是,财富并不凝聚在产能上。

财富凝聚在卖得出去的产能上。

而卖得出去的原因很多,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冲豆浆的味道来的,人们是冲那个创业故事来的,是冲卖豆浆的那个人的人设来的。

所以我说,接班,在如今这个年代,是个伪命题。

其最深层的原因就是我那天在改变命运的第一个话题里分析的。

时代变了。

总的生产力,它已经越过临界点了,而且还在一骑绝尘一样的往前飞奔。

继承这个词儿,从诞生起,它就是指继承一份产能。

无论是农业时期你继承唐顿庄园的土地,还是工业时期你继承一个烧窑的厂。

它的指向都是产能。

可是随着生产力突破临界点,你就会发现,所谓的产能的稀缺度,不断的下降,它越来越像什么?

越来越像一个公共平台,像一个大舞台。

只要你能把东西卖掉,你能把产能变成财富,它随时可以为你生产。

它越来越像公共服务了,越来越像一份随人调动的资源。

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在如今这个年代,是非常难以继承的。

马斯克一走,他的儿子来卖车,车就卖不动。

而如果此时此刻出现一个卖得动的牛斯克,你让马斯克的儿子怎么选择?

你是把企业给牛斯克,还是不给呢?

你可以选择不给,你可以观察下来自遥远的东方的案例,董宇辉和老俞之间的案例。

给不给都一样,马斯克的儿子最后会发现,产能跟着牛斯克走了,给不给,都会跟他走。

而当给不给,都会跟他走的时候,作为牛斯克,他还会感激你么?

会像商鞅遇到秦孝公,诸葛亮遇到刘备一样,说什么士为知己者死么?

当然不会。

这就是我那天在改变命运的的第一个话题里反复提醒你们,时代变了的原因。

诸葛亮是真的需要一个主公,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产能太低,你绕不开产能的继承人。

牛斯克谁都不会感激,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产能其实是个公共产品,简直跟公交车一样,谁来了都能上。

既然明知道这一点,他为什么要感激你呢?

那么同理,你觉得时代变了,马斯克会不知道?

那他怎么会相信自己的儿子能接班呢?

这跟儿子女儿还有什么关系?什么重男轻女,那都是农耕时代的老掉牙的话题。

这年头,儿子也接不了班,女儿也接不了班。

因为说到底,产能早就变成了舞台,每一个企业家都只是戏子。

财富并不聚焦在产能上,财富聚焦在你自己身上。

这本就是最好的时代,这本就是给到最公平机会的时代,只可惜,大多数人并不理解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还在那里执着于嫉妒别人能够继承一份卖不出去的,所谓产能。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男人执着生儿子是为了接班?不,儿女谁也接不了班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