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扎的是西贝,我扎的可是你们的心
一个多小时前,我写罗永浩PK贾国龙的时候,好些读者都在问我贵和安全的关系。
那我不妨展开下。
你们永远记住一个数据,在工业化的店铺里,菜金的占比不可能超过25%。
什么叫工业化店铺?
只要不是夫妻店,只要你老板开始雇人,能开出第二家,第三家店,那它就是工业化的店铺了。
你不要问我这个数据怎么来的,你自己可以去找专业人士核算,看看我说的准不准。
从90年代我还是个中学生开始,跟着我妈,我妈当时在物价局工作,查餐饮,查医疗,查教育。
我见过不要太多的行业后台数据。
25%这个数据一直都是这样,只会低,不会增加的。
这个数据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去饭店里吃饭,3个人吃了150,菜金只有37块5。
其余的是什么?是房租,是水电,是人工,是物流,是仓储。
如果你吃的是网红店,对不起,还要加一个大头,就是品牌宣发投流。
俗称让你知道有这么家店的存在的占比,可能都比你吃的菜金的占比要大。
也就是说,25%只是极限,很多时候连20%都没有,15%都没有,10%都没有。
你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记住这个数据,这个数据很重要,它很有利于你评判你吃的到底是什么。
你比如我们两口子带孩子在外面吃饭,有时候一个套餐,三菜一汤,两荤一素一汤,原价250,平台套餐价搞活动,只要150。
我就和我老婆开玩笑说,我们掏150,能买下这些原料么?
买不来的。
就是说我自己花150,我根本都买不到这些原料,更别提我在家里,场地,灶具,人工,佐料,都是不算进去的。
这就是饭店的魅力,你150都买不来的原料,人家150能烧给你,让你在综合体里,吹着空调,这么多人伺候着光吃饭不洗盘子,有没有赚到的感觉?
有就对了,这就是商业模式。
菜金的占比顶多25%,但它让顾客吃到了250%的感觉。
这三菜一汤,他明明只花了37块5,但是他愣是让你吃出了250的感觉,就问你服不服?
服,那你自己才是那个250。
咱们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家店,他就是秉持着让你去店里消费,有一种花了100块钱,只能吃到25块钱菜金的感觉。
会有顾客么?
同样花150,去A店,你一看,这么丰盛,我自己买买要200多的,去B店,你一看,这都啥嘛,看着只值37块5的样子。
请问,有人去B店么?
明白我的意思么?也许有人想要开B店,但是B店绝对活不下来。
所以最后所有的店铺,都只能是A店。
就是说,它会让食客觉得吃了值,甚至吃了赚。
那有人会问,不是有人均高的店么?
比如我去一家火锅店,人均150,我和太太孩子三个人吃了450。
但问题是,你看他上了些什么?
他上的是不值钱的几道家常小菜么?不,他上的是牛羊肉,是毛肚黄喉鹅肠,是虾滑。
看到么?他还是让你有吃得值的感觉。
你是花了450,但是他带给你的感觉是你吃的东西,好像真的接近450哦。
你这么想,就说明你又忘了我那个数据,忘了25%。
你不可能超过这个数的,那一堆的牛羊肉虾滑毛肚,不会超过110的。
你烧过菜,采购过原料你就清楚你110买到的这堆东西是什么品质的。
这就是为啥人均消费上升是没用的,你去人均1000的店也没用。
因为饭店一定是想要让顾客觉得值,才能卖得掉,随着人均消费的上升,他就一定会采用稀缺的食材。
人均1000的店里,你吃的那些个食材,你自己买买也要大几百,但实际上,人家的采购价不会超过250。
所以答案很简单,你只能做那个250。
你想要吃到的菜金超过25%,除非是少数夫妻店,有两口子卖羊肉泡的,一碗30块,成本15,这是有可能的。
只要能扩大规模,从夫妻店上升到企业,25%的菜金比例,就是魔咒,它压在那里。
所以这件事是无解的。
消费者去外面吃饭,这些个饭店提供的性价比范围,也就是给你的菜金的感觉占比范围,是50%~250%之间波动。
吃到250%,你就会觉得性价比好高,占便宜了,吃到50%,你就会觉得好亏。
但我告诉你,真实的菜金比例,没有人能超过25%的。
也就是说,你感觉吃到了60%,那里面就有35%的部分是科技含量,你感觉吃到了250%,那对不起,里面有高达225%的科技含量。
你以为自己是食神里面的皇帝舌头,能区分胶水和牛肉?
你区分不了的。
生产力越进步,你越是区分不了。
你把这点事儿,搁在金融行业里,就是我那天在投资人七个阶段里面在第三个阶段里,爆料的。
你想象中的金融,和真实的金融,是两码事。
你想象中的投资,和真实的投资,是两码事。
在金融这个游戏里,它也同样存在25%菜金比例的这样一件事。
当你越是想要占便宜的时候,你越是容易陷入到金融游戏里的科技狠活。
俗称你为什么亏损?因为你吃了一口金融行业里的胶水牛肉。
你为啥会吃?因为你想要更值。
这个追求值得的想法本身在商业社会里,就注定会让你掉坑里,你越是觉得自己这么决策能赚钱,你越是容易亏坨大的。
就跟你越是觉得这顿饭值回菜金了,你越是吃进去更多的科技狠活一个道理。
这就是为什么我那天不建议你在前两层里面搅合,因为你怎么搅合,你都注定是金融消费者。
你不看数据的嘛,你就不去研究人家金融行业里的25%菜金的那个数据嘛。
那你就不可能不被骗呀。
这就是普通人的一生呀,上学被骗,上班被骗,出去吃个饭被骗,好容易攒俩钱投资还被骗。
扎不扎心?扎心就对了。我就是来扎心的。
多扎扎好,多扎扎,你那个被眼屎迷住的眼睛,就睁开了。
这就是为啥我那天讲,投资要从第三层开始,我是讲了七层,但问题在于前两层是错的,要从第三层开始。
要从进入金融的后厨开始,要从爆料开始。
你不肯了解真相,你就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管好自己的健康如此,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