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给你挖的那些坑

前天聊谋生话题时,我回复一个读者留言。

我说很多孩子的主见,是怎么在一次次被驯化的过程中,逐渐消失的。

有好些读者后来留言追问,他们问我,老师也是为了孩子们好,难道不是么?

我今天来给大家做个试验,做个头脑风暴试验。

我们先想象一个段子,歪嘴斜神里面最常见的段子。

好比一个男的,起初很穷,被媳妇抛弃了,人家宁愿坐在宝马后座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跟有钱的情夫跑了。

于是这男的就离开家乡,去哪儿就随便编吧,比如去了迪拜。

过了些年,这个男的发财了,成了霸道总裁,但是他没有衣锦还乡,而是佯装混不下去的样子,灰头土脸的回到老家。

恰好遇到了前妻和情夫。

前妻与情夫各种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嘲笑这个连续失败的屌丝。

这个时候,反转出现了,男主的十万手下从天而降,表示,总裁,你的一万亿,刚刚到账。

然后男主一甩响指,发动金融核战,一瞬间,就把这个情夫打破产了。

这对奸夫淫妇,跪在地上,呜呜的哭,求原谅

一道闪电劈过,这个男主像星爷电影里的建宁公主一样仰天长笑,哇哈哈哈哈,昔日你瞧我不起,今日你高攀不上,这就叫覆水难收。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剧情,现在在海外都超火,无非男女的名字,地点,国籍,肤色随便换换。

换汤不换药,内核始终这么点事儿。

很多人都能看出这段剧情的不合理,但往往看不到点子上。

他们会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在于一个人,怎么会这么短时间内就聚敛这么多的财富,钱又不是欢乐豆,哪儿来的几万亿。

但实际上,这种荒唐的点根本不重要,这整个段子里面最不合理的点是什么?

是写段子的人,他刻意给你挖了一个坑,他给你固化了标准。

所谓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产品,三流的企业做服务,一旦标准被人家固化,也就意味着,游戏规则,是人家定的。

我们稍微有点常识就会明白,你变得有钱了,不等于你就能打情敌的脸。

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

这个前妻,她当初会抛弃你,是因为她认为下家有可能喜欢上她。

当她看到你来复仇,她知道你不可能看上她,她又干嘛要求你呢?

何况,钱也不是段子里这样用的。

什么金融核弹,这完全就是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我们很多读者都有过工作经验,你的阅历会告诉你,这个世界更多的时候,是周星驰与豹子头躲在如烟姑娘桌子底下时描述的,斗兽棋的游戏。

老鼠怕猫,猫怕老虎,老虎怕大象,大象怕老鼠。

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完全可能被甲方一个月薪几千块的小兵,半夜里一通问候,就不得不连夜坐飞机赶往客户这里解释。

因为他们集团有个投入很大的项目与甲方正在合作,经不起折腾。

但凡市场上闹出点对自己不利的消息,比如进展遇阻,比如竞争对手插队,都会令市场剧烈震荡,甚至引起连锁反应,股东退出,银行抽贷。

也就是说,这个老板,随时都可能从富翁,变成负翁。

原因无它,你加了这么多杠杆,投在这个项目里,没有哪个领导能确保成你的事儿,但任何一个小兵卒子,都能坏你的事儿。

西方的谚语里,一个马蹄铁就可以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就可以毁灭一个王国。

这个甲方月薪几千块的小兵,他完全可以成为那个致命的马蹄铁。

这就是真实的社会,严格意义上讲,只有不同的时间节点下的谁求谁。而不是说,谁的资产大一个零,就可以碾压对方。

这一点,在前文那个段子里面,是刻意隐瞒的。

我不管你跑去迪拜是怎么发的财,你回到老家,一定能难为情夫么?

不能的。

即便你发财了,也无非是一拍两散,从此各过各的。地球那么大,哪儿来那么多交集让你正好上赶着去报复。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经济生态,索罗斯钱这么多,连英国都狙击过,也没见他去狙击北边的那个C县。

人家都没开放过,你狙个DER。

这就是这个段子里的坑,这是个糊弄瓜子的段子,就跟哄小孩的说书艺人,在他们嘴里:一吕二赵三典韦,孙悟空把玉皇大帝吓到了桌子底下。

只有三岁小孩才会相信这种单一维度的世界描述。

可大多数人本就是巨婴,于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段子,就很容易流行。

你昔日能拍出来一个亿虐了他,他现在拍一万个亿虐回去,多合理。

这个段子的分解,大多数人都能听懂对吧?那我再讲一个段子,只怕能意识到的人,就很少了。

我小时候,读初中,班主任喜欢把全班的考试排名,都刻在黑板报上。

第一名一列,二到五一列,然后这样一直到最后一名,每半学期更新一次,期间每个同学上课,每个任课老师都一目了然。

我大部分时候都是第一,有次就洋洋得意地跟自己的好朋友炫耀。

他白了我一眼,说,这有啥用,出了这个门,还有效么?

理解他的意思么?

他想要表达的就是,黑板报上的那个世界,只是班主任用自己的权力,构建的一个局部标准。

离开那方寸之地,这个世界有很多标准的。

我们且不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考试以外的排序方式,单考试而言,也有很多种考法的。

那只是她构造的,她的那一类考法下的世界。

他说的对不对?太对,太真实了。

能决定班主任绩效的,难道只有学生的成绩?

怎么可能,还包括校长的态度。

校长有这么拽么?校长每次去我妈单位,比海大富海公公见了圣旨还要满脸堆笑。

因为90年代很多中学都靠乱收费过日子,而我妈当时在物价局,现管。

所以她们局长很拽么?她们局长一天到晚有一堆焦头烂额的事情。

所以说,这个世界是斗兽棋,而且是多维度的斗兽棋。

无非有些人一眼就看穿了,有些人始终蒙在鼓里。

我从很多年前开始,就总是试图劝太太辞职,她是个老师,我劝她还是回归家庭的好。

我太太从来都不听。

她的理由也很有意思的,她说,我不愿意活在你的定义里。

明白这句话么?

她虽然挣的钱相对于我来说很少,但是,她养活自己,绰绰有余。

那么她就不甩我,这就是她的底气。

你再牛有什么用呢?我换个游戏标准,所谓牛的定义,不就改变了么。

明白这意思么?当我不需要你的钱的时候,你还能基于实力的角度和我对话么?

你看,她不上我当。

其实你把这个世界看穿了,你就会发现,没有所谓的标准。

我见过太多的屌丝,后来通过经商,或者投资发了财,又变回屌丝。

你注意,是一代人之内哦。

甚至只能算半代人,都没有胡雪岩那么久,就是短短20年,从穷到富,再到穷。

这种事,在商场里面,在市场里面,太常见了。

而且我还见过很多人,是主动把自己的生态位让出来的。

正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就是有人的那个交易系统,你一看就很稳定,他做到巴菲特那岁数只怕都没问题。

但人家不玩了,人家爬山去了。

相当于这个地盘人家让给你了,你爱当宋江你去当,人家离开梁山,周游世界去了。

不乏这样的高手。

那你说到底谁牛呢?

你刚想在这款游戏里比高低,人家说这款他玩腻了,他要去玩下一个了,你扑了个空。

呵呵。

回到前天读者们的问题,我没有说老师要害你,包括我初中的班主任,她绝对是为了同学们好。

但有时候,她的出发点是一回事,对学生造成的引导,是另一回事。

有很多学生,在这种一轮又一轮的为你好当中,不由自主的失去了主见。

他们渐渐习惯了单一标准。

就像后来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也曾经好奇的问过教授,你说那些同学,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哪怕是个退学生,大厂都收,不耽误你买车买房的。

为什么每年每届学生里总有那么几个要自杀呢?

教授黯然地说,没办法,他们已经习惯了单一标准。

他们就像你讲的你初中时的经历,他们一旦不能排在班主任黑板报上的前几,他们就觉得自己是次品,要回炉重造了。

他们本可以在很多领域里拥有自己独特的成功,但很遗憾,他们钻不出那个牛角尖。

我把我前天关于谋生方法论的文章,发给我昔日的班主任看了。

等她看完了,还跟她开玩笑说:我小时候,论考试,是第一,论捣蛋,也是第一。

那些年你总想治好我的捣蛋,保留我的成绩,你觉得这样是为我好。

但其实考试的是我,捣蛋的也是我,又怎么可能把我一劈为二,去掉一半呢。

班主任沉默了很久,以至于我都以为她年纪太大了,瞌睡睡着了。

幸好我开了免提,过了良久才听到她的那句话:“你们都长大了”。

我想,这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总结,很多事儿,本就只能指望孩子们自己的成长去解决。

我们当年只是小,又不是傻,她爱学生,想为了学生好,所有人都明白。

但是,在她形成观念的年代里,普鲁士工人是永远不会失业的。一个人有主见就以为着要承受风险,抹杀掉孩子的主见,让孩子将来习惯于请领导帮他做决定,才适应她那个年代的社会。

她只是没想过社会变得这么快,孩子们长大后走上社会遇到的是另一个家长么?不,遇到的是资本。

一个面对资本没主见的孩子,他怎么谋生?谋生谋生,主语是谁?是每个人自己。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那些年,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给你挖的那些坑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