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与护士长、管培生的大瓜,其实每个圈子都有
切个瓜,医疗圈某顶级医院的名医,与小三护士长,小四管培生,以及原配之间的大战。
这个瓜有些读者可能已经看到了,传得沸沸扬扬,据说这位名医,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小八,…….
但名医本人已经出来澄清,他说他只承认小三小四,其余请不要乱传,他本人不介意,但是不想让无辜的女性名誉受损。
这件事,其实此前已经发生过,护士长已婚,名医也已婚,护士长为名医三个月内怀孕两次,而且相传,都见过父母了。
护士长的老公找到名医的老婆,意思是说,你管管你老公,他媳妇三个月都为你老公怀第二次了。
名医的老婆也是师妹,也是个医生,和护士长大吵,无果。
告到医院,也不了了之。
为什么?因为说到底,这是几个人之间的私事,没有牵涉医院利益。
那么接下来,名医和原配闹离婚,自己出轨在先,于财产上又不肯让步,名医的老婆也恼怒,怎么办呢?
她吸取了教训,侧重点不再是出轨,而是讨论名医因为小四引起的医疗事故。
小四是哥大下属的一个女校毕业的,学的是经济,走了4+4的通道。
相当于国外名校的非医学类本科,经过4+4通道,回国后四年拿医学博士,规培一年,上手术台,也就是文中的管培生。
据原配说,名医为了小四,和人吵架,把麻醉后的病患丢在手术台上40分钟。
据名医本人辩护,他的确是吵架了,但不是为了小四,而是和当时合作的护士有矛盾,他血压高,无法手术,自己吃药去了,花了四十分钟,后来与其他医生联手完成了手术。
但无论采用谁的说法,医疗事故跑不了。
那么事情到这里就升级了,无论医院怎么想,都得把名医给开了。
所以整件事很简单,为什么起初原配闹没用?
因为站在医院的角度,医院之所以有收入,是名医带来的,患者是奔着名医去的。
名医的私生活影响了原配的利益,但是没有影响医院的利益。
后来为什么立刻开掉?
因为站在医院的角度,一旦对公众披露名医因为与小四的感情纠葛导致医疗事故,必然引起患者以及潜在的患者群体的不满。
这极大地影响了医院的利益。
事实上影响是蔓延的,经过舆论的发酵,大家不满的不仅仅是昔日的医疗事故,也包括为什么一个学经济学的,五年之后就可以上手术台了?
大家担忧的是自身利益,并不是这些个成年男女之间的纠葛。
事情我叙述完了,为什么我叙述的这么平淡?
因为其实是很常见的,哪个圈子都这样,无非是有没有闹到公众面前。
就像4+4的通道,其实存在很久了,医疗圈子里,那就不叫个秘密,只是公众很晚才知道。
哦,原来人家的孩子可以这么这么就跨专业进了顶级医院,而我的孩子要这么这么,都还没机会……
可是我们把话说回来,捷径不捷径,都是相对的。
哥大下面的那所女校,可能只是相对于医学院的学生,学制短了点,跨专业了点。
但实际上,并不好读,也不好毕业,而且,留学不光是要付出钱,还有……
2011年的时候,我在甲方做架构师,那时候见过很多被安排的子女。
给的钱多么?不多。那时候民企给钱很多,所以那年月其实想要进甲方的人算少的。
即便如此,很多家长打破头皮,各种运作。
我举个例子,我那时候是7级,8级是集团总部的副总裁们,有20多个,以及各个下属分公司的一把手。
比如当时集团有个下属公司,是上市公司,其董事长就是8级。
2011年他的薪水是多少钱呢?只有80万。
属于你的总收入就这点,如果你敢有别的,那严格意义上,就不属于你。
这是规定的,也是披露的。
9级就是集团里那四个掌门人了,10级就是集团老大。
当年9级的年收入也只有100多万。
即便到了2015年,最高峰时,9级也只有200万,那时候已经顶格了,今天薪水反而更少,因为限薪令,整体调降了。
你可以想象下,阿里的P8已经200万了,那家甲方的9级是和对方的P12对接的。
结果挣的钱,只相当于人家手下的手下的手下的下面的P8。
呵呵。
我们把时光拉回到2011年,那时候8级年入80万,而同一年,我业余时间在金融市场上,随便捡点乌龙指,也差不多这个数。
你说当时的我,会怎么看?
集团很大的,员工六位数,8级一共也就几十个。
那些个家长,一个个的,这么神通广大,把孩子送进来,有几个能熬到集团副总裁,或者分公司董事长?
即便熬到了,如果不看社交属性,只看赚钱,其实就跟金融市场里随便捡点乌龙指差不多。
这就是我昨晚上说的,你在100个男人里面看,和你在500个男人里面看,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外面的人看那些被送进甲方的,觉得那是份好工作,那是在走捷径。
我当初待在里面看,我觉得,捷径外面明明还有更大的捷径,只是因为你不知道,你视而不见。
4+4通道是不是捷径?是捷径。
是怎样的捷径呢?你就算被送上了手术台,你这辈子是不是要加班?是不是要一台一台的干?
你真干出了医疗事故,你是不是要担责?
所以,你走的这种捷径,真够捷么?你自己品。
而且,我们要看到另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的捷径,都是需要你去走的。
以前总有读者问我,乌龙指在哪里?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我打个比方,翻垃圾桶捡瓶子,也能卖钱。
于是就有人问,你跟我说下,是哪个小区的第几个垃圾桶?
你给我留着,等我有空了,我去捡一下。
这就是大多数人理解的捡瓶子。
真相是什么?
真相是谁会给你留?人家看到了还不捡走了,还会给你留?
哪个垃圾桶里都有瓶子,可是,它只属于守在旁边的人。
所以哪怕捡瓶子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是有门槛的,这个人要熬得了,要耐得烦。
今天出门翻垃圾桶,翻了8个小时,一个都没捡到,一天过去了。
明天出门翻垃圾桶,翻了8个小时,好容易碰到一个,结果被某个大妈抢先了,郁闷,又是一天。
一天又一天,无数绝望的人离开了,个别人,慢慢地变成了垃圾佬。
因为他把自己的性格给磨出来了呗。
这时候,这个垃圾佬回头一看,好像我比那个8级的前辈赚的还要多,而且比他的工作还要轻松,而且还不像他那样每天要飞三个城市,开会到深夜,面对一堆KPI,还要面对战错队伍,集团转型的压力。
这时候,他忽然觉得,好像自己走的才是捷径。
你看,这只是事后看,事后你觉得,你走的是捷径,捷径不捷径,是比出来的。
但在第一天,光是耐得烦,光是屡屡没收获这件事,已经把绝大多数人,隔离在外了。
这一点,很正常,因为这就是人性本身。
就像一周前,连续六年业绩第一的前头部券商的证券美女经纪人,转身跳槽去东京银座陪酒去了。
因为她发现,还是客人醉了之后的钱,比较好挣。
这就是为什么我昨天在第二个话题里面讲,捷径捷径,不如叫窄径。
窄径特征是什么?是窄嘛,路很窄,左边是悬崖,右边也是悬崖。
能把窄径走通的人,身上往往都要同时存在彼此矛盾的性格特点。
而这一点,几乎没有人天生具备。
所以你去观察那些在悬崖之间走钢丝的人,他手里都拿着一个什么?
都握着一根平衡木。
那个东西始终在摆动,摆动就是为了抵消环境的影响,比如忽然一阵风,就像这种4+4项目上了热搜带来的影响。
没有不断训练平衡的习惯,你走不了窄径的。
因为彼此矛盾还能正常行事,靠的就是那根平衡木。
而我们有很多人,天真的以为谁谁谁给你安排个啥,后面就可以一帆风顺,就可以德不配位。
你想多了。
路固然有远近,有些路就是近些,就是回报高些,但你想抵达终点,想要拿到那个正生态位,最后的那一刻,你都得配位。
所有能够不配位的,只有副生态位,说穿了就是小三小四,就是二代三代,你不是一人得道,你只是那个得道的人身边的鸡犬。
而这个所谓的瓜,无非是鸡犬们,在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