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

那天讲比跳槽,转行,深造更有效的七个步骤时,有个读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他留言问我,人难道不应该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么?为什么要照着固定的套路来做事?

你这个问题非常好,我正好借机回答下一直以来很多读者关心的,一个人到底怎么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

我来现身说法,我一路走来,是怎么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的。

早在80年代,我还是个儿童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很希望了解他们儿子的天赋在哪里。

与今天不想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一样,他们也让我参加过无数的兴趣班。

唯一的区别是什么?

是目标。

今天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是当作职业训练去开展的,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比如钢琴要几级几级。

做不到怎么办?就加强训练,用重复的方式,提高等级,俗称卷。

当初我的父母不是这样做的。

形式一样,目标不同。

我小时候上过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兴趣班,每当我被淘汰的时候,我父母不会强加干预,说你要加强训练,而是任其自然。

你比如我被淘汰最快的就是武术,我小时候学武术,第一天就被淘汰了。

武术师傅讲,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习武这块料,重点是什么?

是他能不能吃苦么?不,是他是否具备行在意先。

你看王宝强打拳,行在意先,他眼神和拳头是同步到位的。

我小时候是行在意后,我要大脑先去判断,像王语嫣一样思考,我该做什么,然后才去对着胳膊下命令,然后胳膊才刚开始出发。

这就叫永远慢半拍。

等你想到怎么招架的时候,王宝强的拳头已经到你眼前了。

行在意后,未必是你这个人反应慢,王语嫣也很聪明的,但她不适合练武,因为她只是大脑反应快,而大脑与肢体的连接部分,反应并不快。

真正擅长练武的人,他不是用脑子在思考,他是用肢体在思考。

我学过的东西里面,也有坚持蛮久才被淘汰的,比如画画。

达芬奇画了三年鸡蛋,我画了两年素描。

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因为我画得像。

为什么被淘汰?因为我画得像。

画家发现,我的感知能力太弱了,或者说,感情,太不充沛了。

艺术,是要动感情的,你始终没得感情,画那么像,那是工程师在画建筑图。

我学过很多东西的,武术,音乐,美术,写作,奥数,英文,演讲,编程,就是当年存在软盘上的,用BASIC开发的最原始的程序。

大部分尝试,都被淘汰了。

少数东西,是取得一定成绩的。

你比如写作,我初中时在成年人的报纸上,全国性的报纸上,发表过豆腐块。

那是90年代,那会儿可没自媒体,多少文青投稿一辈子,都没能有一个豆腐块,遑论一个孩子。

你比如编程,我可以开发小游戏,类似俄罗斯方块那种级别的。

你比如奥数,我学了十年也拿不了奖,但我也是冬令营门槛水平,也就是说,好歹几十万人里面,可以排前列。

这个过程,就是逐步摸索自己的过程。

我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未必是打击,更多的时候是自知之明。

我当年管产品的时候,我就会雇美院的高材生来设计界面,而不会因为自己是领导一言堂。

因为我打小就知道自己在艺术领域里不被认可,那我就没必要这么偏执,非要以自己的艺术眼光,强加给产品,乃至非要指望市场认可。

那么同样,我小时候做的相对好的事情,我长大后就会比较有自信。

你比如我对数学非常有自信,因为这就是我小时候,经过各种碰壁,相对来说,做最好的领域。

于是我长大后,做任何事,都要看看数学占比大不大,越大我越敢,占比太小,我就不太敢。

那么与此同时,我也有些做的还可以的,我谈不上自信,但至少不怵。

比如我英文比较好,所以我从来不会觉得接触国外的信息是一种困难。

我从刚接触互联网起,大部分时间就分配给了外网,因为如鱼得水,我没遇到过阅读障碍,尽管它不是我的母语。

再比如我中文比较好,所以工作之后,写周报,写PPT,发言,乃至带领团队,和客户交流,我都不怵。

因为我打小就思路清晰,善于表达。

所以你看到了,人一开始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吗?不知道。

你只能根据自己儿时的表现,把明显不擅长的去掉,那么其余的,权当自己擅长喽。

我小时候也没当过领导我怎么会知道自己擅长呢?我不知道的。

我只是知道自己更不擅长武术,更不擅长画画,更不擅长音乐,我在规避自己的短板。

而即便是我儿时的长板,也是被人家碾压的。

人家就是奥数冠军,我十年都拿不了奖,我有啥办法?

没法子的,但这已经是我相对最长的了。

等你长大后,你会发现,那个儿时碾压的你,他不会成为你的对手,他可能当数学家去了。

而在其余的人里面,你当初不那么强的优势,也变得异常的强。

我举个例子,举个数学应用的例子。

咱们假设,某品种,它当下的价格是800,如果我说,背靠100做多,这句话什么意思?

我们找俩读者出来,A和B。

A的理解是什么?

A的理解是,该品种要跌到100,什么时候可以做多呢?跌到整100的时候,可以做多。

那什么时候可以止损呢?跌破100的时候。

这样能做得到单么?会这么巧,它正好去100,又不破100么?

A也怀疑,于是他准备101做多,跌破100止损。

这是他的理解。

你让B来评价A,他会怎么说?

他会觉得A脑子进水了。

你到底什么位置可以做多,和你的止损位无关,和什么有关?

和你的目标有关。

如果目标位是2900,那根本不用等,现价800就可以做多了。

因为800跌破100,止损空间是700,2900减去800,盈利空间是2100,已经3倍盈亏比了。

可以做呀。

你怎么可能指望跌到101再做呢?

那岂不是盈亏比高达2799?这么高的盈亏比,凭什么轮到你做?

你爹是金融市场里的4+4啊?

你看,同样一句话,两个人的理解完全不同。

你听了B的想法,是不是很惊讶。

惊讶就不要做交易,你不适合。

这就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数学问题在金融市场里的应用。

但很遗憾,绝大部分人根本听不懂。

他们根本不理解计算目标位,判断盈亏比才是算法的重点,而指望跌到某个数字,自己正好对着某个数字抄底,跟古人跳大神,用乌龟壳占卜没区别。

你注意,这不是学出来的。

很多人,我讲出来第一遍,他立刻就懂了,他原本就是B那么思考。

而更多人,他哪怕当十年散户,他该不懂还是不懂。

这就像小时候,一天之内淘汰我的武术师傅对我爸讲的那番话。

他说,你儿子不是不能练武,而是他需要更多时间,别的孩子习武十年能达到的水平,你儿子要500年。

你儿子的一辈子,有500年这么长么?

如果没有,你就不要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人家用一个小测试,毙掉你某个领域,这是对你最大的善意。

从此你就知道,你的天赋,其实在别的地方。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去观察这个世界,所谓成功的本质就一句话:做自己擅长的事。

你以为60年5万倍的奇迹只有巴菲特有?

不,各行各业都有。

李佳琦个人资产增长100万倍,只用了十年。

你让他俩对调一下,你看看结果会如何?

答案很简单,一地鸡毛。从两个成功者,变成两个loser。

上面这个过程,逐步的淘汰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善于干什么的必经之路。

但是很遗憾,有件事我不得不告诉你。

99%的人经过这个筛选的过程之后,你会发现,你什么都不擅长。

擅长某个领域,如果要给你带来价值,它至少也得千里挑一, 甚至要万里挑一起步,但是你把所有领域尝试一遍,会遗憾的发现即便是自己最强的那个边,也只是十里挑一…….

它强不强?它强,可是它没用。

你是你们小区30岁的人里面乒乓球打最好的,它没用,你会发现即便你是你们区,任何年龄段里乒乓球打最好的,也只能做健身房教练,别说你们小区的同龄人这么小的群体。

这就是我对那天那个读者问题的回答,我当然知道人应该去做自己擅长的事儿。

但很遗憾,99%的人,你根本找不到这东西,或者你那种程度的擅长,不足以赚钱。

所以我才写了那七个步骤,因为我知道你什么都不擅长。

可不要忘了,别人也什么都不擅长,99%的人,都什么也不擅长。

那这个游戏就变味了,变成什么?变成成熟的人,欺负不成熟的,变成大人,欺负孩子。

我笃定大多数人没学过那七个步骤,于是他们的心智跟孩子一样,天天踩坑,犯错,干得多还背锅,还得罪人,还劳而无功。

你学过,那你实际上就等于欺负了他们,这就是人生啊。

注定什么都不可能擅长的人,你不利用这种信息优势,你还能怎么赢呢?

武功高的人当然要求赢得帅气,可是武功已经这么低了,你难道还要计较赢的姿势么?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