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一个人存款一万多亿的传闻?

其实这两天一直有个瓜,传闻国外有人个人存款一万多亿。

我一直等着看,咱们有没有读者好奇,问我可能性。

结果很欣慰,一直没人问。

说明这么多年的金融知识的普及,不是白做的,咱们的读者对金融这一块的理解,即便谈不上专业,也远高于互联网平均水平。

这个瓜一直到前几天,我在讲述分配与债务的周期律时,提到一个财务黑洞的概念时。

才陆续有读者留言,提到一万多亿的瓜,但都是以开玩笑的口气。

那我们今天就借这个瓜,来解释下财务黑洞的概念。

我们首先看瓜本身,怎么看待个人存款一万多亿这种传闻究竟符不符合常识。

其实很容易分析,你不妨把这个数字再放大,我们放到极致。

比如美国股市的总市值,60万亿美元左右,咱们假设,有个人,叫张三。

张三的个人存款是60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迅速就会引来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那就是,你是怎么存的?或者说,你是怎么把大象塞进冰箱里的?

你是存花旗呢?还是存富国呢?

我们要知道,银行有一个基础概念叫做存款准备金。

我们不要以为你把钱存银行,银行就找个保险箱给你保管起来,真这样,他得问你收保管费,而不是付你利息。

你的钱左手存进银行,银行右手就放贷放出去了,它只有很小一部分现金是为了应付储户们的提取。

绝大部分都得放贷,去赚取利息,它才能支付给你利息。

那么银行拿了60万亿美元,它放给谁呢?

你真要是放得出去,马上就会看到市场扩容了,美股市场的市值就不可能再是60万亿的规模。

因为大量的钱冲到市场上了,大量的钱被人借走了,或者投资,或者购物,或者怎么样。

你会发现如果60万亿美元这么大的钱出现在市场,全球都会动荡。

你以为你只是存了个钱,其实小行星撞地球,金融市场都不是沸腾,是蒸发了。

这是必然的,否则银行凭什么付给你4个多点的利息?你把花旗卖了,臣妾也做不到。

花旗全年的净利润,都付不起你两天的利息,如果它不放贷的话。

我举的这个极端的例子就是让你看清楚,如果真有人有60万亿美元的存款,那你去存钱的一刹那,就相当于小行星撞地球。

所以一万多亿相当于什么?就相当于一个核弹。

如果真有人存了一万多亿的现金,这件事在金融市场上必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根本不可能构成秘密。

俗称森林中猴子也许可以隐藏,大象往哪儿藏?你躲哪棵树也遮不住你那庞大的身躯。

那么我们平常讲的巨额的资金是什么呢?

是估值。

我打个比方,比如咱们把这个公众号看作一家公司,我把这个公众号拆分,拆分成一亿股,每股占这个公众号产权的亿分之一。

但我拿多少出来流通呢?我只拿一股,在读者当中拍卖。

假如有读者,他就是想要追捧,他就是想要留作纪念,他出价多少?出价100块买走了这一股。

咱们公众号的市值,一瞬间就100亿了。

那我问你,我真的想把这个公众号换成100亿的现金可能么?

当然不可能,因为读者们自己的现金也是有限的,当我把一亿股全抛了,你们怎么可能还以100块的单价接得住呢?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曾经市值100亿的,原形毕露了。

这才是整个世界的金融真相,你看到的大部分财富,都是估值,不是现金。

当真拿这么多现金出来,把全世界的这些估值都买下来,是买不下来的。

正如一个人,不可能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

而且我前面分析的很清楚,所谓的现金,在现代社会中,都是存进银行的,而你存进银行的那一刻,它实际上也已经被拿出去放贷了。

也就是说,所谓的现金,早已流入市场,早已化身为估值的一部分。

我们经常说千亿富翁,万亿富翁,都只是估值而已,你真让他拿千亿,万亿出来,是不可能的。

这不是谁有钱,谁没钱的问题,而是说,绝大部分的钱,本身就处在估值市场里。

如果你是个大富豪,你真的要套现万亿,而且也被你套现成功了,那就意味着其他行业,其他市场已经出现了核弹级的崩塌。

你套出万亿的同时,也许别的市场十万亿级别的估值都消失了。

因为你只有抽空别的市场里所有的现金,才能够让你套现这么多,那别的市场的估值,岂不是早就烟消云散了?

当你把这个原理看明白之后,你自然就会理解我那天讲的关于分配与债务周期律到了第三阶段,频繁出现的财务黑洞。

财务黑洞没可能说,单个人形成万亿那么大,但是,有没有可能单个人有十亿,百亿呢?

太有可能了。

一千个十亿,可就构成一个万亿了;一百个百亿,可就构成一个万亿了。

TNT炸药堆多了,它也能堆出核弹来。

这些个财务黑洞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是它不去投资,因为它很清楚,投资是没意义的。

你投资的下一个环节是什么?是生产。

生产的下一个环节是什么?是销售。

销售的对象是什么?是大众。

按照我们那天在分配与债务的周期律第三阶段的分析,大众能赚到钱么?

赚不到。

大众如果能赚到,财务黑洞就不会快速攀升了。

那如果大众赚不到钱,意味着销售不出去,为什么要生产?为什么要投资?

你站在拥有财务黑洞的那些人的角度想,就想通了呀。

所以,这些钱,只会去买债。

俗称它只想要利息,那没有足量的实体经济活动,金融机构上哪儿找足够的利息支付呢?

于是你就会发现,我那天说的事情无可避免,也就是倒逼第三方去继续加大债务的杠杆无可避免。

可这么做,只会让财务黑洞更大,更多。

因为他发现,又有得赚了,于是生产力与消费力的增长,进一步脱节。

脱节的差值部分越多,债务就得增长越大。

后面的大家都明白,我那天在周期律当中,推演过了。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怎么看一个人存款一万多亿的传闻?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