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债汇三杀的局面,还真赖不到特朗普头上

不止一个满级读者,要我完整的分析一下美国的股债汇三杀局面。

但是很遗憾,怎么说呢,我发现这些留言者,把当下的局面和特朗普搅合在一起去了。

实话实说,我有点失望,但细想想,也正常。

很多东西,我讲过,既然是满级读者,你肯定看过。

可是你看过的东西,你是不是还能记得,甚至多年以后你还能记得,并且随时能够调用出来,能够应用,这就未必了。

这就是为啥我说,先想想失望,觉得白教了,细想想,也正常。

我回忆起自己读书的年代,问出的问题,在教授看来,也都是他讲过的。

作为教授,他当然随时记得,可是作为学生,我很多时候也不能前后关联起来,或者说,猴子掰苞谷,学了忘,学了又忘了。

所以我们今天做个系统的复习,就针对你们问的这个美国的股债汇来个回忆杀。

这个事情从什么讲呢?

从黄金讲起。

不是我去年讲布林中轨可追,上轨不多那件事,也不是我更早讲国内黄金升贴水,蚂蚁搬糖两头堵的那个比喻。

还要更早,早到俄乌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美联储上上一轮周期,他们刚结束降息周期,刚开始升息的时候,好几年前了。

当时我跟读者们讲解一个话题,日元与美元。

简单说就是渡边太太。

如果日本的利息很低,而美国要加息了,渡边太太们会怎么做呢?

很简单,把日元换成美元,存到美国去,吃高利息,与此同时,最好还能低利息借出日元,也换成美元,存到美国去,用别人的钱,吃高利息。

你说我不这么做可不可以?

不可以。

为什么?因为人性。

符合利益的事情,你不做,我不做,总会有人做。

一定有人做,就会导致什么?

就会导致美元对日元升值成为确定性事件。

因为总有人要借出日元,换成美元去吃利息,都不想要日元,都想要美元,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当然升。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你不想学渡边太太,你不这么做,你也得蒙受损失。

好比你是普通的日本人,你不这么做,人家这么做,你手里的日元储蓄相对于美元,也跌了。

人家渡边太太赚钱,你蒙受损失。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抢先这么做,买预期,卖事实,当你知道必然有很多人这么做,你知道日元兑美元下降时,你就该提前兑换,去享受高利息,同时,享受汇率升值。

赢两次。

我当年讲过这么一个东西,当时有很多读者问我,国内怎么办,怎么应对他们的升息。

国内和美日是不一样,我们每年是有额度的。

所以当年的读者问到我,我就讲了另一套逻辑,我去讲黄金了。

那个时候,黄金对美元的上涨趋势是不确定的,但是,我告诉读者,你买黄金是不容易亏的。

因为你相当于就是渡边太太。

想得通吧?

你在当时直接买美元,是有额度限制的,但是你去买黄金,就没有额度限制了。

所以只要黄金对美元不跌,或者跌的不多,你都是有套利空间的。

我讲完那番话之后,过了有几个月的时间,就出现了国内黄金价格的溢价现象。

于是当时我讲了另外的一个套利方案。

地上有块糖,我可以赌它一定被蚂蚁搬光,如果赌赢了,我赚到了;如果赌输了呢?那我就做蚂蚁,我有一辈子都吃不光的糖,我还是赚到了。

那么除了这个套利方案之外,当年我是怎么解释溢价现象的?

我跟读者讲,你们想一想渡边太太。

说穿了就是这点事儿,当美元当时开启升息周期的时候,国内的大资金,他有额度限制呀,他为了绕开额度,就买黄金去了嘛,以至于买出了溢价。

你看着他买的是黄金,其实他买的是那啥,对吧。

一个道理。

我拿当年的黄金,拿美日作为索引,回忆的这件事,恰恰就是今天发生的一切的起源。

与此同时,俄乌战争初期,当年我说这是金融战,也是在讲述同一件事。

所谓的金融战,就是美国通过在欧洲制造战争,制造避险情绪,让欧洲资金流向美国,并且,美国利息高呀,也有吸引力。

这种美欧之间的关系,就跟美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逻辑,无非渡边太太,变成了欧洲太太。

你看渡边太太,欧洲太太,国内黄金太太,其实本质上都围绕着美元升息这件事展开的。

好,我们来想,站在当年,美国开启加息周期的那会子,所有的钱,都流向美国,去了美国之后买什么呢?

无非买美股,买美债,是不是就这些?

于是美股美债一起涨,大家都在抢。

而且这么多资金流入美国,美元是不是升?当然如此。

所以我连续讲了好些年,美元强势的底层逻辑,如果你那些年还记得的话。

那么从去年开始,我跟你们讲另一套逻辑。

所谓老爷太太论。

美元是老爷,整个美元大厦都是老爷,黄金是大太太,它平日里没有价值的。

但是老爷如果嗝了,那一瞬间,它特别有价值。或者说,大家一旦怀疑老爷有可能嗝,它也会有阶段性价值。

来自于怀疑的价值。

毕竟老爷到新老爷的过程中,大太太有过渡作用。

于是我去年就跟读者讲解,美国的一些大资本,开始给昔日的股债模式配了一根安全绳。

股债模式很容易理解。股票是高风险资产对吧?债相对来说,是低风险资产。

那么正常情况下,资金是不是在它们之间轮动?

人们兴奋时,就配置股票多一点,有点慌,就债配置多一点。

那既然知道资金轮动范围,高低风险品种搭配着来,大户是不是都这样搞投资组合?

都这样。

但这个前提是什么?

是你觉得汇率不会跌,是不是这样?当然是这样。

如果你觉得汇率会跌,那你的策略不就像渡边太太,像欧洲太太一样,走了么?

所以我说,股债组合的前置条件是美元加息期间,美元汇率强得一匹的前提下。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美债规模是三十多万亿的高位,可不是三万亿的低位。

这么高的位置,这么高的利息,一旦到期,能不能续上,要不要被质疑?

要就是那个话题,老爷有没有可能嗝了?

如果有,那么单纯股债组合,全仓都在老爷身上,是不是不安全?

当然是。

那么这个续债压力的时间点是今年,于是基于这套逻辑,我从去年开始,介绍了很多美国富人应对未来风险的做法,他们的做法就是增加一个保险绳。

拿出10%,15%,配置黄金。

这样美股和美债的总仓位,就只占他们8,9成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一切跟特朗普没有关系的,去年年初,有他没他,没人知道。

国际市场上,大户们思考的,是另一套逻辑。

我们想想看,假如不是特朗普,假如今天还是拜登,难道这些问题,他不要面对的么?

美国加息周期,这么多钱涌入美国套息,买美元,买美股,买美债,把什么都推向高位。

出来混,难道不需要还的么?

你美债总规模那么高,你能一直加息么?一直加息你还得起利息么?

从去年年初开始,大户们已经配置一部分大太太了,在防你了,防的就是美元体系万一靠不住的极限情况。

那么我们想想看,到了今年,甭管是特朗普,还是拜登。

有什么办法么?

没有的。

你一直加息,你就还不起美债利息,你还不起美债利息,大家会对美元产生恐惧。

昔日怎么流入美国的这些国外投机的资金,就会怎么抢跑。

因为是同一套逻辑。

当年欧洲太太因为避险,来到美国,现在美国自己是最大的风险,人家同样会因为避险,流回欧洲。

那么我们想想看,如果美国要拆解美债危机,你要降息,可以呀,你利息降了对不对?

那么渡边太太们就会反向操作,原理和当初是一样的,都是人性。

你升息的过程中,大家都会买美元,因为怕别人要套利,自己想不想套利,都得买,于是美元的升值形成了确定性。

那么你降息的过程,这就反过来了,想不想逃离美国的日本投机资本,都得先撤为敬。

你不撤,别人就先撤了哦,留下你呆在汇率的高位站岗,你这么多年套的利息,都还不如汇率的损失,你能乐意?

于是就会踩踏。

看到了么?两头堵。

所以美联储是很难的,他要小心翼翼维系着市场的预期,让股债汇三杀的局面,来得尽量平淡一些。

只不过这个时候,特朗普出来了,他这人太有网红气质了,他只要待在舞台上,别人都黯淡失色,大家都看他的表演去了。

于是乎,你就觉得好像股债汇三杀是他整出来的幺蛾子,其实和他无关的。

只不过一个人搞的事情太多,你就觉得好像啥都和他有关。

所以我那天讲时代谢幕的时候,我就一直想让大家产生大周期的理念。

你不要觉得这个脱钩,或者说,早晚要各过各的,和特朗普有关。

如果你这么去看问题,你会把自己的思路搅乱的,你会觉得一切都只是特朗普想一出是一出。

你这么想,接下来就没法做决策了。

你孩子的读书,专业的选择,你自己的工作,行业的选择,家庭的投资,买房,难道跟着特朗普走么?

他一天一个想法,你跟得上么?

跟不上的,你的思路一定是像国际市场上的那些富老头一样,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视角。

这样你就会发现,无论换谁来,是安静的美男子拜登,还是一天三变的特朗普,最后你的策略实际上是不需要为其所动的。

这就对了,这才叫应对。

应对时代的变化不是你万变我万变,而是以不变应万变。

把底层逻辑想通了,把内在脉络理顺了,你自然就信心十足了。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美国股债汇三杀的局面,还真赖不到特朗普头上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