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时的不是鸡娃,是父母的方法

那天在谋生的第一个话题里面,我开门见山的说,我们的教育是残缺的,是过时的。

甚至那都不是教育,那只是一个过时的,残缺的选拔。

你从小到大,看似很多很多课程,实际上只覆盖了技能树上的两片树叶。

一片是记忆能力,一片是运算推理能力。

那走入社会之后毫无竞争力是必然的。

那天有读者误解了,留言说他看懂了,那俩技能点不重要

不,你完全理解错了。

我旨在告诉你,当游戏升级为拉力赛,靠两条腿是跑不赢的,你得有车

有人听完之后说,我懂了,我这就回去就把腿锯掉

这种理解力,真让人,有股子说不出的同情

记忆力和运算推理能力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当中,都是选拔人才最主要的点。

它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文学作品当中随处可见。

你比如红楼梦里面王熙凤挖掘小红这个人才。

凤姐问小红,平儿是怎么说的,小红答:

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听得是不是一头雾水?

我来翻译翻译。

平姐姐说,说明这是平儿的视角,也就是以平儿的身份去展开描述。

那我们奶奶肯定是指王熙凤,平儿的主子。

这里奶奶,对话当中请示的那家的女主人,其辈份和王熙凤是一样的。

二爷,贾琏。

奶奶,就是前文的这里奶奶,用过这里了,于是省略。

五奶奶,王熙凤娘家同辈的女主人,这人的老公排行老五,所以叫五奶奶。

就像贾府里面叫贾琏琏二爷,叫王熙凤二奶奶一回事。

舅奶奶,你看到舅,就知道肯定是指王熙凤的嫂子。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五奶奶和舅奶奶,俩人是妯娌,只是彼此老公排行不同。

所以五奶奶其实应该是五舅奶奶。

但因为后面还要出现舅奶奶,所以五奶奶被省略了舅字,以免听的人犯迷糊。

最后一个,这里的姑奶奶。

很明显,姑,说明是王熙凤的堂姐妹。嫁到哪里去了?嫁到了前文最开始,这里奶奶的这家去。

也就是说,王熙凤的堂姐妹,这里的姑奶奶和这里奶奶之间是姑嫂关系。

而这里奶奶显然不是未出阁的,她也嫁人了,于是叫奶奶。

这是非常简单的阅读理解,如果扔在中学课本里,就是道送分的考试题。

好,我们来看小红。

小红是不是人才?

是人才。

何以体现?

就通过她讲话。

什么这里奶奶,我们奶奶,什么五奶奶,舅奶奶,姑奶奶,她犯迷糊么?

不犯。

而且,这番话是别人告诉她,她来复述的。

人家讲一遍,她就能听懂,能记住,能理解清楚人物关系,回话的时候,又可以清晰的组织语言,还考虑到听众是否犯迷糊。

你说几百年后,作为外人的我,依然可以通过这段话很容易地还原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靠什么?

就是靠小红的表达,清楚,明白。

你从小到大,学了那一堆东西,看似只是在考核你极少的技能点,但这些技能点,就决定了你是小红这样的明白丫鬟,还是大观园里面众多的呆丫鬟。

这真就是从古到今,初筛人才的不二法门。

哪怕到了现代文明下,在今天的社会中,你去找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人,去和他们交流,你会发现,他们普遍的存在阅读障碍,理解障碍。

懒得做社会调研的,你去找个做工程的大哥,去问问他,你手下的民工,有没有小红这样的?

他们会告诉你,咋可能呢。

他们管理民工,通常每一个时间只能交代一件事,而且务必准确,简单到一两句话结束。

他们不会同时交代好几件事的,一定会搞混的。

他们管理民工的方式就是交代一件事,你做一件事,做完他来验收,然后下一件。

他就是把民工当工具人在使唤。

我想打字,打NICE,我不会告诉你NICE,因为告诉你,你也记不住。

我只会命令说:N,你敲N。I,你敲I,C,你敲C,E,你敲E。

我验收四次,得到NICE。

就这么一个过程。

你知不知道你敲的是NICE?你不知道,其实告诉你,你也记不住。因为你不是小红。

人类一直以来都用这么原始的,名为教育,实为选拔的方式在发现,任用人才,是有一个前提的。

什么前提?

识字率极低。

那一堆的奶奶,五奶奶,舅奶奶,姑奶奶,我们翻译起来很简单,那是因为我们受过很长时间的教育。

小红受过教育么?没有。

一个压根儿就没有受过听说读写训练的人,上来有这个表现,不可谓不惊艳。

这就是古代,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被教育,不参与竞争的。

曾经在国军做过参谋,去过缅甸的黄仁宇,当年就感慨说,国军的士兵里面找一个识字识数的,好难。

所以,我们可以轻易地猜测到古代的人才构成。

其实就两种人。

一种是小红,用李云龙的话说,你他喵的就是个天才。

另一种,就是接受过教育的。所谓训练过你的记忆力,运算推理能力。

可是到了现代,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基础教育居然免费了,所有的人,成年之前,都得接受脱产教育。

那这个竞争的烈度,就会激增,直接上升20倍。

从5%的小圈子游戏,变成100%的全民游戏。

我前文的那个比方,工头安排民工的比方,你还可以认为是对方能力不具备。

那个民工可能受教育程度极低。

可是,你稍加联想,就会发现,在普遍为白领的行业里,这个比方依然成立。

一个主管带着俩码农,一个写C的,一个写JAVA的,去客户那里,他让手下沟通么?

不让。

为什么不让?因为他觉得俩手下没眼色,有可能误说了不该说的,有可能误做了不该做的。

所以他自己去沟通,那这个时候,这个主管,就是小红。

那俩手下就是工具人,需要改C了,让改C的上,需要改JAVA了,让改JAVA的人上。

你今天收到任务,改这个,写个日报,明天收到任务,改那个,写个日报。主管看了日报觉得有问题随时纠正。

和那个工地上的民工一样,你其实最后也不清楚你实际上是为了NICE在做事,尽管你是码农,是研究生。

可我们想想看就会发现,这俩码农,可是研究生哦。

他们的理解能力实际上是没问题的,穿越回古代,他们绝对可以坐上小红的位置。

但很遗憾,在现代社会下,不给他们这样的了解事物全貌的机会。

这就是我那天第一个话题讲的,你在校园里接受的选拔,和你步入社会后接受的选拔,是两码事。

前者只考核你技能树上的两片叶子,后者要考核很多很多你压根儿就没学过,没接触过的叶子。

那你被当头一棒,懵比是必然的。

我从来没有否认过记忆能力+运算推理能力这两片叶子就像双腿一样重要,且必要。

但它终究有个极限。

就好比记忆力,你只要能比小红强,已经OK了,如果小红是80分,你有个90分,绝对够用了。

但问题是,当参赛者从5%变成100%,你用90分作为录取线是筛选不完的,满足条件的人,太多了。

于是这个分数线就会倍提高到180,270。

一个人的记忆力训练到270,用得上么?用不上的,其实已经进入到诸葛亮骂东吴腐儒的,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死胡同里了。

而真正和你谋生有关的,和你赚钱有关的,和你长大后混的风生水起,还是窝窝囊囊有关的,是我那天第二,第三个话题里的提到的那些能力。

可这些,技能树的这些部分,你又没有点亮。

这就是死胡同,技能树上有很多叶子,你只点亮了两片,那两片其实90就够用了,你为了从竞赛中胜出,愣是点到了270。

然后其他叶子都是黯的,于是你一走入社会就碰壁,就进入了脱不下的长衫的窘境。

我那天讲的,是怎么在保持不影响那俩叶子的前提下,去点亮其他真正未来走上社会后,用得着的叶子。

而不是说,你可以连那俩叶子都没有,甚至,连小红的那种80都没有。

你知道连80都没有是啥样么?

就是互联网奶头乐计划,俗称让更多人自愿的放弃竞争,让他们的阅读能力缩小到几十个字以内。

甚至只能看懂短暂的画面与视频。

那他们的大脑就变成了条件反射,你按N他们就笑了,按I他们就哭了。

你难道想和这群人一桌么?

所以,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我从来没告诉过你们读书不重要,我只是告诉你,光点亮那两片叶子,远远不够。

连两片叶子都点不亮的人,和只点亮了两片叶子的人,和点亮了更多叶子的人,注定有着不一样的人生。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过时的不是鸡娃,是父母的方法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