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找不到工作,能否蹲小镇上自学成为交易员?
上午有读者留言问我,小镇上为啥没有交易员呢?
这个读者说,他是个应届生,当下工作委实不好找,去创业呢又真的很烧钱,何况没经验的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低到不忍目睹。
去大城市吧,生活成本很高,如果找到的工作仅能糊口,那真成干电池了,哪里挣钱哪里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可是小地方又没得工作找。
为什么不能像我那天在女人逃离的几个话题里面归纳的百年金融三大门派,三个阶段所有的操盘手法。
就在里面挑一个,自己静静的做,自学成才,学做交易员。
他还提到了我本人在08年刚开始投资的时候,也好像也是毕业没多久。
…….
咱们来看他这个问题。
开门见山的说,我不建议。
对于极少数有极高的天赋,或许能够一毕业就出道,在没有任何社会阅历的前提下,直接做交易。
但你觉得这种极少数的人,他会像你这样,连份高收入的工作也找不到么?
你讲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已经把你从极少数里面排斥出去了。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情商的作用大于智商的。
不是说智商本身没用,而是说,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达到那种具备优势的智商。
既然没有,面对自己平平无奇的智商,那当然是情商更重要。
这个情商是什么?
实际上就是你对人性的理解与把握。
而这一点,是任何知识都无法带给你的,唯有经历。
08年的时候我刚开始投资,我发现一旦持仓,自己根本忍不住不去看价格。
自己买了就拼命寻找看多的理由,自己卖了就拼命寻找看空的理由,找到合乎心意的分析师的话就如获珍宝,找到和自己意见相反的,就恨不得一脚踹死他。
幸好我后来做日内交易去了,不用持仓过夜,否则,只怕我得夜夜失眠。
人都是这样,你想象中的自己玉树临风,真实的自己,惨不忍睹。
人的成长,不是闭门造车能造出来的,如果能,你想象一下。
你一个人蹲在鹤岗的出租屋里,你有什么资源?
无非互联网。
那AI也有。
你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强?还是AI强?
这还用想么?当然它强。
那么请问,和它相比,你有什么优势?
如果它每小时只值1分钱,请问,你凭什么值2分钱?就凭你2么?
你看,用最简单的逻辑学就能推导出结果。
你想要让自己的单位时间超过1分钱,只有一种可能,你能够做AI做不了的。
什么事情它做不了?
它没有传感器,至少目前的它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它没有六识,你有。
它只能活在互联网上,你除了互联网之外,还能接触真实世界,你浑身上下都挂满了传感器。
这很重要。
这意味着你能够验证,而它不能。
它活在一个人类数据构造出来的世界里,互联网上的信息假多真少,它没法验证,它只会越学越以讹传讹。
而你能,你有眼耳鼻舌身意,因此你能验证。
如果你不肯使用自己的验证功能,那你的价值永远无法超越AI,你单位时间的价值,永远都低于电费。
一个人,你从来没有和研发弟兄们一起熬过夜,吃过加班餐,你真的很难明白他们多数时候在想什么。
一个人,你从来没有和销售弟兄们一起出过差,参过展,看他们醉倒在酒店里的样子,你也很难明白他们的内心世界。
同理,一个人,如果你始终都是基层员工,你可以各种想象领导们都是草台班子,但你无法真的理解他们的处境。
这很正常的,我讲的这些不是笑话谁,这些坑都是我亲自用脚踩过的。
我做码农的时候也觉得我们经理怎么水平这么低,一到讨论方案他就口齿不清,逻辑混乱。
等我第一天做经理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表现怎么这么挫。往日思路清晰的我,去哪儿了?
很正常的,因为你要负责了,你有压力了,事情关己了,你开始紧张了,于是表现得一塌糊涂。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从来都是这样。
你不坐在那个位置上,你永远不可能真的明白那个位置上的人的体验。
这就是那句话:李子什么味道,只有尝过了才知道。
而上面这一切种种体验,其实对于投资至关重要。
很多人对投资的理解都是怎么赚钱。
你知道为什么?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开始过投资,他们没有赚到钱,于是认为这就是最重要的。
就像你问一个新兵蛋子,问一个应届生学生娃,他也会告诉你,码农最重要的是编程。
你真找一个有十年经验的架构师,他会告诉你,写程序是最不重要的。
因为太多的开发经历告诉他,写一个程序很容易,然后呢?然后就是无休止地改BUG。
你会发现程序越来越大,BUG越来越多,补丁加补丁,你恨不得推倒它重来。
你看,你们的体验完全不一样,因为他有过研发经历了。
销售也是一样的。
那个小销售都会急吼吼把产品卖出去,用什么办法都可以,只要卖出去就行。
哪怕你不是因为喜欢产品本身,哪怕你是因为崇拜那个销售,成为他的粉丝而买他的产品也行。
但大销售不这么想。
如果你不是因为喜欢我们公司的车,你只是因为喜欢我这个人就买了我们公司的车,回头电车撞上桥墩,起火烧死了人。
这一刻,所有对爱豆的喜欢瞬间扭转,那反噬得有多大?
为什么大销售这么想?
因为他又不是研发出身,他又不是第一天面对此类事情,他做销售多年,他早就有过太多次惨痛的教训。
那投资也是一样的呀。
绝大多数亏损的投资人,你把他最大的十笔亏损单子抹去,他都能扭亏为盈。
说明什么?
说明真正导致你在盈利线上,还是亏损线下的,并不是你为怎么赚钱而付出的那些努力决定的。
而是你的那些重大失误决定的。
一个程序好不好,是看BUG的,不是看你写不写。刚学会写代码的,都特别喜欢写。
刚学会做销售的,都特别喜欢卖。
写多了,卖多了,就开始明白,擦屁股才是最重要的。
而后者,是哪本书教给你的?
哪本书都没法教给你。
这是生活带给你的,是经历带给你的,你必须去和人打交道,去做具体的事情,一点点打磨自己。
你看到那天讲的三大门派,三个阶段,你以为那就是盈利的依靠?
这个你以为,已经侧面证明了你的天真,你的不谙世事。
你找个有足够生活阅历的人去看那天的话题,他会告诉你,正确的流程,不同的人去执行,结果是不同的。
为什么?
想过没有,为什么?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一毕业就开始做全职交易的孩子,他会怎么看待外部环境?
他会认为一切都是存在且永恒的。
比如我那天提到职业交易者的成交都是指定时间,指定位置。
那么没经验的人看了那话之后,他天然就会误以为一切都是准时的。
比如开盘永远是准时的。
事实上是么?不一定的。
万一今天服务器坏了呢?你看着行情很大,你就是交易不了,或者你急于平仓平不了。
我真见过有些交易者,就因为这么无厘头的事情,就爆仓了。
然后他们就去起诉,理由是平台软件故障导致的亏损,结果败诉。
有些人甚至从此沉沦。
他是输给了算法么?不,他输给了生活常识。
我为啥对此无感?因为我被打过预防针。
2011年的时候,我在甲方做架构师,管中心机房的那哥们,是report给我的。
我见证过很多来做接入测试的供应商们,因为网络故障,而影响他们的技术指标,影响他们的生意。
所以那些熟门熟路的供应商,都是先干嘛?先找管机房的那哥们吃饭,谈心,拉交情。
他没啥职位,但他很重要。
所以后来我创业做TO B的生意,每到一个甲方,我除了拜码头,拜一二把手,拜董事长总经理们,我也会拉着人家中心机房的主任一起吃宵夜。
聊聊天嘛,谈谈心嘛,你家住哪儿,结婚了吗,孩子在哪儿读书,通勤远么。
留个机房主任的电话,对你没坏处的。
那么金融交易也是一样的呀,那个成天和你拉关系的大客户经理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机房里的维护人员,如果你俩关系好,晚上有故障,他下午就会告诉你。
他领导都还不知道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了。
他甚至连哪个路由器离他们近,连他们的组网结构,连这种事儿,都会告诉你。
因为彼此之间处得像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一样。
什么时候你可以学巴菲特,一天到晚躲在奥马哈小镇上?
当你通关了之后。
当你把这些人性的弯弯绕都亲自摸清了,然后你培养了一批手下,他们成为你的耳目,替你做昔日你做的那些眼耳鼻舌身意领域里的事情的时候。
你才可能像琅琊阁阁主一样,闭关修行玩消失。
可这时候,你还会在乎生活成本么?
这就是为啥那么多年轻人,他们明知人多的地方开销大,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融入社会。
因为他们需要历练。
九阴真经也只不过是正确的方法,它不是结果本身。
拿着九阴真经,也得走江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