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特质,都不是你有没有,而是你能有多久?

那天有读者看了分配与债务的经济周期律一文,他跟我说,他留言问我,他觉得很多我提到的特质,他有时候也有呀。

但为什么,然后讲了很多他自己的经历

那我也来讲讲我的经历。

我在初中的时候,在一所普通重点学校,是总分高出年级第二28分,高出年级第三49分的那种遥遥领先的第一。

我毕业的时候,不仅我们班的同学找我签名,连其他班,非重点班的,我根本不认识的同学都拿着T恤让我签名。

这就是校园明星,因为在他们的认知范畴里,没有见过学生的成绩能高成这样的。

那么等到了高中,我连年级前十都进不了。唯一一次进去,是因为很多排在我前面的人参加奥数冬令营,没来考试。

如果都不缺考,那我多数时的成绩都在十几名,最好也没有超过12名。

而且严格意义上讲,断档了。

我们年级前十就是高考全省前二十,而后十名,也就是1119的成绩广泛的分布在全省20200名之间。

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成绩其实是拉开了。前十名分数咬得很紧,后十名实际上逐渐掉队了。

我高中时的年级第一,对我的看法就是,这个同学很平庸,各方面都平庸。

因为他们几个人,对学霸重定义了,你能拿一门课的奥赛冠军,叫还行,如果能拿两门的,叫合格,能拿三门的,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全都拿了奥赛冠军,才叫学霸。

一个都拿不了的,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我这个在初中同学眼里的天才少年,到了高中,其实只是一个蹲在墙根,在风中凌乱的。

但实际上你换个维度,拿我初中同学去对比,会发现昔日初中时的年级第二,跟我同一个高中,他在高中只有全年级200名开外,而我初中的年级第三,也和我同一所高中,他在高中已经全年级300名开外了。

所以,不是你变差了,而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看,曾经的优秀,被重定义了。

这是一个视角,横向的视角,人不能只看自己,更要开眼看世界,尤其随着你环境的提升,平台的提升,你身边的人变强了,显得你弱了,这是很正常的。

那么另一个视角,则是纵向视角。

所谓纵向视角是说,人是会变的,你当下拥有某个特质,跟你一辈子都拥有它,是两码事。

你比如有三个字,在企业主群体里最流行,那就是:在路上。

你问一个刚创业的,他说在路上,你问一个上市敲钟后的,他说在路上,你哪怕去问首富,他还是会告诉你,在路上。

大家都在奔往灵山的路上,灵山在哪里?灵山在你死后的世界里,你死后盖棺定论才有灵山,你活着,那就在路上。

一个人走在路上,会见到很多的风景。

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跑不动,各式各样的中途放弃。

我高中全年级那几百个同学里,大多数都考上了C9,在高中时代里,他们都是自律的,都是勤奋的,都是要进步的。

那么今天呢?人到中年之后,还数十年如一日么?

不会的,这个过程中,哪怕是昔日的年级前十,照样会陆陆续续有人掉队,有人跑不动。

当然,也有人弯道超车。

所以说人生是马拉松,甚至是一个远比马拉松还要长几万倍的拉力赛。

在这个过程中,你只能说我没做到什么会被淘汰,你不能说我做到什么就能成功。

很多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我只要迈出左脚我就到灵山就成佛了,但真相是,唐僧做错一件事,就会被妖精吃掉,游戏结束。

他要连续九九八十一难都没被吃掉,才会到灵山。

没有做过事的人眼里,凡事都是0和1,要么0,要么1,俗称二极管。

做过事的人他很清楚,1后面还有什么?还有234567,百千万亿乃至无穷。

你比如我那天提到了勇气这个特质。

零几年我刚参加工作时,做码农,有个同事,工作好些年了。

我们私下里聊天,他跟我抱怨,说公司当年小,人少的时候,他是跟着CTO混的,后来陆陆续续人多了,部门经理来了,他只能汇报给如今的经理,到现在,经理又提拔了俩组长,他这个比经理先来公司的,居然要向组长汇报了。

我就跟他讲,你也可以谋求升职呀,你从入职到现在多少年了,你一共就做了一个项目,就是你当年入职时的USB驱动,然后就是维护它,你咋可能升职呢?

多做些事儿呀,你把USB,网络,音视频,以及很多小驱动外加文件系统,都揽过来,你不早晚会升组长么?

或者,你不喜欢这里,跳槽呀,谁给钱多给谁干。

这话他能听进去么?听不进去的。他不是没勇气,而是这辈子只有过一次勇气,就是刚毕业那一年。

那一年他刚毕业,啥也不会,硬着头皮做了USB驱动,从此发现自己会了点什么,暂时不至于被开除了,就再也不想鼓起勇气,继续前行。

等他下一次鼓足勇气的时候,他已经被开了。

而当他被开了之后,他也不会鼓足勇气说我要恢复刚毕业时的勇气,我要怎么样,不会的,他去了某家外企,依然做USB驱动。

我还是个学生的年代,他就做这个,我做工程师的时候,他做这个,我做架构师的时候,他做这个,我创业了,离开研发队伍做市场部门高管的时候,他做这个,我脱离一线做纯资方了,他还做这个。

你知道他当年学会开发USB驱动用了多久么?一个月,然后做了小20年,你任何时候跟他聊,他就只知道那几行代码。

那这期间每家公司都不待见你是必然的呀。

一家公司急需USB驱动的时候也许会重视你,3个月后,驱动开发好了,你没价值了呀,那公司自然会派你出差,去客户那里调试。

一两年后,彻底没USB这类事了,自然会安排你去打杂,去做别的。你不乐意,那你只能跳槽去下一家,继续重复上面的过程。

这么一直循环,等你40多了,再也没人肯用你很正常,因为公司找个应届生,1个月后,那孩子就掌握USB怎么开发了。

所以你看到定义分歧了么?

我那天说的勇气是回回,你跟我说你有勇气,是一回。

一回只管一次用,管不了一辈子的。

我曾经讲过一个交易系统的概念,有丰富的投资经验的读者一听就知道说什么。

而没有投资经验的读者,有时候就会把它误以为是个1。

俗称没有交易系统的人是0,是韭菜,有交易系统的就是1就是赢家。

是这样么?是,也不是。

一个交易系统的有效期短则数周,长也不过一两年。

没有那种不需要调整的交易系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它总有有效期。

需要调整其实就说明它失效了嘛,否则你调整它干嘛?

所以郭德纲说,成名在于每一晚,不是某一晚。

理解力一级的人,以为只需要一个晚上,运气好,从此就成名了,永远成名了。

理解力二级的人,他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努力十年,然后就从此成名了,永远成名。

理解力三级的人,他知道前两者都在瞎理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分钟的红已经是你昔日十年功的兑现了,你还想红下一分钟,对不起,你还需要再一次的证明。

所谓的世界冠军不是说你拿一次冠军你就是冠军了,而是你不停的捍卫自己的冠军,一次又一次的打败对手,打败自己的过程。

为什么有流水的明星,铁打的刘德华?

因为刘德华一辈子如一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努力的维系着自己的红,努力的一遍又一遍的坚持每一晚,他才能火到今天。

所以郭德纲的每一晚是哪一晚?

是过去的每一晚+未来的每一晚。

这就是为啥做交易的企业,很喜欢雇佣奥数冠军,因为铁打的团队,流水的冠军。

交易系统会不断的到期,需要你不断的重塑,这个过程就像企业不停的研发,产品周期结束,研发,产品周期结束,再研发呗。

你说你再也研发不出新产品怎么办?

很简单,game over,你出局了。

最近有很多家居行业的老总跳楼了,有什么奇怪的?没什么奇怪的,这就是市场。

市场不断的在变化,跟得上,你是当红炸子鸡,跟不上,OUT。

当年UT斯达康的老总还作为老大,调停过二马之争呢,现在谁还记得这家企业?

当年搜狐风头最劲的时候,如今的互联网巨头都是小卡拉米。

而现在互联网巨头还是昔日的排名么?又或者说,新一代的首富又开始登上舞台了?

当然是后者。

你去问任何一个行业但凡做出点成绩的过来人,你去问他,你是做对了什么?

我相信,他都会告诉你,他不是做对了什么,他是连续做对了什么。

而当他做错之后,甭管他前面对过多少次,他也得OUT。

你有没有发现,所有的人其实都是郭德纲?大家的看法最后都浓缩成郭德纲的那句话,每一晚。

你每一晚都得红,你哪一晚失去了创造力,你都被取代。

你哪一晚都不能错,你说错一句话,你就再也别想上舞台。

上面这些纵向跟横向的例子合起来,在漫长的时间轴上,在广大的范围内,都有,持续有,才构成我那天提到的那些个特质的完整面,你还觉得你有么?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很多特质,都不是你有没有,而是你能有多久?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