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全世界有多余的生产力,为啥不肯让我开心?

我那天在时代的转折点如何改变命运话题里,第一个话题就给大家划了一条分界线。

我们今天回过头去看,80年代以前,妥妥的计划经济,2000年以后,妥妥的商品经济。

这中间的二十年是什么?其实就是过渡期。

那么同样,过去的几千年看作上一个时期,未来的几千年看作下一个时期,我们当下也处在过渡期。

如果说过去的几千年是以生产定义财富,未来的几千年是以消费定义财富,那么当下。

最大的主题是什么?

其实就是债务。

你看懂了那天的第一个话题,你就会理解债务哪儿来的。

因为时代已经走到了下一个几千年的大周期,而人类发明的经济模式,还处在上一个几千年遗留的模型下。

于是,债务就不可避免的越拉越大,无非这个债,谁去背而已。

今天全世界主要大国面临的其实都是债务问题,俗称化债。

当各个主要国家的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的债务都在高位,那唯一还能够继续举债的,就只有第三张表。

而这张表到底能举多少债,取决于你还不还。

如果你不打算还,那就是美国的模式,日本的模式。

日本的第三张表,直接把债务干到GDP的260%去了,美国虽然比例低得多,其实也没打算还。

因为美国就没有啥偿还能力,别的国家出口的是商品,可以拿商品来抵债,而美国出口的是什么?

就是美元本身呀。你用出口美元的方式来抵债,那不就等于不打算还嘛。

那么第二种方式就是打算还。

打算还的前提下,你发债的规模实际上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你国企的规模和盈利能力。

你这个国家如果拥有大量的国企,而且掌握着大量的行业资源,盈利能力也还行的话,那这就是你偿还债务的背书。

也是你发债规模的潜力,当然,前提是你打算还。

如果不打算还,其实这个规模可以扩充到很大的,就是扩充,降息,扩充,降息, 就是这条路。

我们如果站在全球的角度,如果你理解了站在大周期视角下,未来注定要修改以生产来定义财富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话。

你就会明白,这个债,长期来看,实际上是不需要还的。

因为如果大家都本着要还的态度,那就是我那天第一个话题里告诉你们的,生产力就被制约了,它再无可能寸进,它已经进入到旧有的传统的金融模式下的尽头。

你觉得人类会忍受这一点么?

不可能的。

我们打小都学过,人类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是释放生产力。

也就是说,在这条铁律面前,一切都得让步,甭管中间有多少波折,最后都得让步。

这点常识,我本以为是个人都知道,结果那天聊改变命运的时候,还有很多读者不理解。

衡量文明的标识是什么?一级文明,二级文明,为啥说当下连一级文明都没有达到?

因为生产力没到嘛。

生产力是用来干嘛的?你以为生产力是用来满足你的衣食住行的?

这都是活迷糊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你以为你生活的地球是永恒的?太阳系是永恒的?

都不是。

为什么发展生产力是真正且唯一的刚需?

三体早就告诉过你,因为要逃命。

只不过你自身的寿命相对于人类的寿命太短,你感受不到这种生存压力,你就会误以为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满足你个人的口腹之欲。

这就像男女之事,人类为什么热衷这个?当初设计这套体系难道是为了让你快乐?

不,是为了基因的复制。

换句话说,让你快乐只是工具,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复制基因,是基因想要活下去,不是你快不快乐。

人类的处境也是一样的,地球是个定时器,到期它就爆了,就没了。

在限定时间内,人类要把生产力推动到能够离开,才能完成第一关,而且完成了第一关,还要给下一关留够时间,因为银河系也是一个定时器,它会继续爆。

在这种定时生存游戏里面,你真以为你的口腹之欲那么重要?

NO,那只是牛鼻子前面的胡萝卜,让你推动生产力用的。

生产力看似是为了民用,是为了人类的享受,其实最后都是为了逃出太阳系,逃出银河系。

只是伪装成为了人类的享受,让具体每一代的人类甘于拉磨盘。

所以,当生产力超出人类当下的需求时,它照样是第一原则,因为它关乎生命本身的生存。

三体从来不会问这么幼稚的问题,因为他们每一代人都很清楚,逃命才是宇宙第一法则。

而咱们有些读者,活迷糊了,竟然能来问我:既然生产力超过了需求,干嘛不来满足下没钱的我呢?

你这种问题,可不可笑?幼不幼稚?

答案很简单,为啥要满足你呀,凭啥要满足你呀,你对于人类逃出太阳系有什么作用么?

生产力不是为了让你爽的,偶尔满足你一下,就是为了让你当个小白鼠,用你的需求去推动生产力。

因为缺乏小白鼠,缺乏使用场景,生产力它自己难以快速推进。

在基因眼里,人类只是工具,在生命眼里,人类只是耗材。

无论是在基因还是在生命的视角下,我们都无外乎牵线的木偶,哪来那么多的自作多情?

所以,当我们已经明确知道生产力的进一步扩张是比债务优先级更高的问题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认为:

其实长期来看,全球主要的大国,其第三张表,最后就是会集体进入不还的,一骑绝尘式扩张的模式。

昔日08年的时候有个词儿叫大而不倒,指的是美国的两房,你可以认为换个领域也相通,那就是大而不还。

真正大到一定情况下,如果全球主要的大国都只能这么做,那就是在重定义经济模式。

毕竟把日子过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道理反倒是可以随时修改的,难道不是么?

但是你注意,大而不还是什么?是宏观。

具体到微观,可不是这样,那可就变成小而要还了。

你可千万别听了大而不还一激动,以为自己的债务也不用还,那你想多了。

照照镜子,你够大么?

我那天在时代转折点如何改变命运的第三个话题的第二个案例里,我举的那个例子当中的这个人,从他30多岁,到他70多岁,恍如一梦,周期肯定是熬过去了,可是他自己熬过去了么?

我当然知道周期有明天,问题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有多少人倒在了春天到来之前?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残酷,有些人改变了命运,有些人呢?被命运改变了。

希望你们,都做前者,都是前者。

本網站僅收集相關文章。如需查看原文,請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明明全世界有多余的生产力,为啥不肯让我开心?

🎉 最新文章 🔥 🎀 熱門文章 😉
🎧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