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它不是外债,它是内债
昨天有读者看了我们关于汇率的科普,看了过去很多年的贸易模式,产生了一个误解。
他们误以为美国几十年来买买买,欠的几十万亿美元的债务,是针对那些出口国,那些生产国的。
于是就想当然的认为,这问题简单,我会做,赖账不就得了?
只要让美元深度贬值,或者干脆如传闻中的海湖庄园协议,美债一律置换成100年期。
我只负责借钱,把还钱的事情留给重孙子。
这种想法咋说呢,可能与多年以来的自媒体叙事有关。
绝大部分自媒体都把美债描述成了外债,是消费型社会向生产型社会的欠债,是进口国向出口国的欠债。
这种讲法实际上是错的。
美债的本质,严格意义上讲,叫做外债的形式,内债的债权人。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从几十年前开始,美国就分成两部分人,一部分叫USA,大多数人美国人,比如红脖子。
一部分叫USB,就是那些有钱人,硅谷华尔街的精英们。
USB跑到东亚去办厂,出口了大量的商品到美国,赚了USA的钱。
东亚能不能跟着也赚到钱呢?能。
但其实很少,只是赚了一点加工费。绝大部分钱还是USB赚走了。
然后这些赚到的钱,无论是USB们的个人投资,还是东亚各国的主权基金,又以购入美债的方式,回流美国市场。
于是形式上就是美国欠了很多外债,但是,这里面8成,都是欠USB的。
也就是说,美债主要是内债。
实际上你回到几十年前,会发现这个模式,是无可避免的。
因为USB们虽然有消费能力,但总人口太少,俗称80%的存款在2%的人手里。
假如没有一个主体跳出来承担债务,全球的消费市场引擎早在那个年代,早在日本还在做制造业的年代,就停滞了。
这个主体,在几十年前,是美国。
美国自己跳出来了,他说既然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比较高,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也比较高,既然多数USA赚到的钱太少,不足以购买这么多USB生产出来的商品。
那么干脆,美国自己发债,向未来借钱,然后给这些USA们,按人头发钱。
从而拉动消费。
于是USB们就跑到东亚建厂,最早是日韩,后来才是我们。
生产了很多高性价比的商品,卖到美国市场上去,赚了钱,再买美债,再吃一波利息。
就这么滚呀滚,美债越滚越大。
当然,现实中比这个描述复杂得多,美债不可能100%都给到了USA,很多时候,比如360岁的社保,1280美元的咖啡杯,各种史密斯专员。
都是损耗。
但大的循环模式就这样。
所以你去看美债的主体,那个8成部分,实际上是美国替USA们欠USB的钱。
也就是说,美国如果赖账,不还了,第一个跳出来的还不是日本这种握有大量美债的外国。
而是USB。
所以我一直说,特朗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因为美国这个消费国和东亚这些出口国之间没有矛盾,只有互补。
你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和则两利,斗则互伤的局面。
真正的矛盾根源是美国内部,是USA和USB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USA还不起USB的钱了,USA又想继续借钱,否则日子过不下去。
你要是搁在中国古代,搁在一个封闭系统里面,那就是大家小时候学历史熟悉的故事。
问题是,这是现代,美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
USA和USB有矛盾,又没法把矛盾宣之于口,否则美国自己先没了,你说能怎么办?
美国只能含混其词,对于8成的欠USB的钱避而不谈,专门揪着2成的外债部分,转嫁矛盾。
其真实含义,无非是说,美国替USA欠USB的那8成,要不日本你帮我还了吧?
谁要你对我贸易顺差这么多年,你赚我这么多钱呢?
结果日本转身就去抛售美债,美债利息瞬间拉高,美国骑虎难下,连下下个月集中到期要续债的几万亿美金都只能高息去借款了。
所以特朗普急了,对日本破口大骂,意思就是说,他能原谅我们,但无法原谅日本。
因为我们虽然硬刚,但从头到尾非常绅士,从来都是勿谓言之不预也。
我们一向都是一口唾沫一颗钉,打明牌的,我要做什么,一定先告诉你。
日本不是的,日本是上来就玩珍珠港,玩习惯了。
连耶伦这两天也出来安抚市场情绪,说我们不会抛售美债的。
因为我们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做过这种趁人病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和他们没有矛盾,对他们出手对我们自己也没好处。
你看,说明美国上层心知肚明,我们和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没有利益冲突的。
真正的矛盾是他们自己内部USA和USB之间。
只不过他们自己内部为了骗红脖子,为了消除内部矛盾,就编瞎话,非要把那些USB干的事情,都栽给我们了。
但你现在解释这些也没用,因为猜疑链已经被日本打开了。
站在市场投资人的角度,他们会怎么想?
耶伦的话相当于告诉美债市场,他们没招,他们唯一的招就是相信我们是君子。
问题是,USB们大部分都是小人出身,商人嘛,谁还没过干过点亏心事儿呢。
耶伦越这么说,USB越是睡不着觉。
所以特朗普说恨死日本了。
本来我们硬刚,他们说不要怕,我们是君子,不会对美债如何,就安抚市场了。
然后日本再来个配合式的屈服,特朗普如愿以偿,顺利通关。
结果没成想,问题没出在我们这里,出在日本身上了。
日本这个传统盟友上来就背刺,一下子打开了猜疑链。
USB们开始发抖,如果盟友都可以背刺,那么君子真的不会出手么?
真的么?真的么?真的么?
所以你看到了吗?
一直以来,美债市场都是美国自己内部的矛盾,我们压根儿就没参与。
是USB们不肯继续买美债了,是USB们不肯在美国设厂,跟我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美国又想赖USB的账,又不敢赖USB的账,成天拿着全世界做法。
无非在我们这里刚踢了铁板,回家路上又被盟友背刺。
我们很光明,你自己家的矛盾回家解决,你不惹我,我也没惹过你。
但是美国的盟友里面很多可未必有我们这么光明。
所以我那天在时代落幕里面就说,一旦一个大的群落,分拆为很多不同的小群落。
你一定要明白,不同群落里面的游戏,是不同类型的。
你比如美国这个群落里的游戏,就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金融手法,各种吓唬,各种背刺。
你指望他们正经给你生产什么商品,这个可能性不大的。
不管他们嘴里讲什么,最后绕来绕去都是金融。就像甲方一群高管开会,嘴里讲的都是技术,实际上没有人会思考技术问题。
因为甲方不可能真的去造设备,他们的设备都是厂商提供的。
他们玩的是个运营游戏。
我2011年在甲方任职过,天天就是勾心斗角,这就是甲方的生态特征。
特朗普无论拿制造业 ,拿贸易讲多少事儿,他最后都不可能真的做成这件事。
就像甲方的员工不可能当真哼哧哼哧写代码,他们不会干这个的。
他们的重点从来都是拉一个踩一个,放出一个招标项目,让乙方之间互踩,各种制造矛盾,浑水摸鱼,玩的是个运营游戏。
同理,美国也不可能有人愿意去拧螺丝的。
一切都是借口,实质永远都是USA和USB之间的债务扯皮问题。
所以说,正因为美债8成是内债,所以非常棘手,真要是外债,反倒可以赖了。
同理,你回顾我们这个群落。
除了美国之外,我们也有很多海外销售市场,海外采购市场,我们有很多全球的贸易伙伴。
我们这个群落里的游戏重点始终都是商业而非金融。
也就是说,我们更像供应商。
我们在讨论怎么研发商品,怎么提供服务,怎么营销市场。
咱们是挣这种钱的,就是一单一单做生意在挣钱。
我们很多时候也采用金融手段,但更多的是为了对商业进行调整。
比如希望某些新科技行业得到支持,扩张快一些;某些旧产能,出清一些。
所以就像我那天聊时代落幕里的第一个话题,脱钩话题。
一个人,你固然要重视个人奋斗,但更要明白历史进程,不同的大时代下,你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你的侧重点,方式方法,步骤,都是要根据你选择的群落特征的。
你把自己未来的盈利定义在商业系统里面,还是金融系统里面,这是很大的区别。
所以我说,真正的重点在于你怎么看待自己在自己选择的群落里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