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留学,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
那天咱们聊婚姻职场与投资,在第二部分里面,我聊了职场的海外篇与国内篇。
有读者问我,教育的海外篇与国内篇。
那么我来尝试做个分解,我们把这个问题拆分成两大类,高考与留学。
我今天不讲那些已知的东西,因为无论高考还是留学都是大类话题,已知的,我相信多数人都知道,那就不浪费篇幅。
所以不要怪我讲的不全,因为我就没准备讲全,咱们今天专讲冷僻的点。
我们有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觉得学习越好的人,越勤奋,这是一条路,学习越不好的人,越摆烂,这是另一条路。
人生之路就是:你要勤奋,还是要摆烂,是这么理解对吧?
但实际上,这种理解的对比是拿211以上的人,和民办以下的人,在对比。
你站在总体视角上看,211以上的普遍更勤奋,民办以下的相对更摆烂,说得通。
但如果这条线不划在这个位置的话,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比如我们选择一批C9的,去对比一批强一本的。
注意,专业院系相同哦。
你去观察,会发现后者大学在读期间的压力,其实比前者大,甚至大很多。
这里面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你能考上C9,学校会认为你有学习的自主性,所以不会盯着你。
上课也不点名,作业也不点名。
那么有些学生就是整个学期都逃课,从来不做作业,最后一星期突击下,也能及格。
其次,从教授的角度,能在名校任教,往往有一定的学术成就,或者说穿了,业内比较有地位。
哪怕成就是假的,地位总是真的。
有地位,腰杆子就硬气,不想管学生就不管,教不出就教不出,你学校也不能拿人家老师怎么样。
只要人家的学术地位在,他教授的位置就稳固得很。
两方面因素叠加之下,这些学生的大学生活,真叫大学生活,也许打游戏去了,也许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去了,也许谈恋爱去了。
当然,你要学习,你主动学习,你要刷成绩,要保研,要出国申研,也有。
总之,自由自在,自我发展,你想咋样就咋样。
但是我们对比过去,去看那些强一本的本科生,压力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校方的压力就很大。
强一本想要成为211,校方不甘心,就只能鞭策老师与同学。
站在教授的角度,你往往没有C9的教授那么强的学术地位,那你要不要抓成绩,至少安排几个研究生去替你批改作业,去抓逃学?
肯定要。
你们单位要上进,你个人也就必然面对压力。
其次,这些学生较之于C9的,往往比人家低了几十分。
学校完全可以以这个为理由,给你贴一个不主动学习的标签,认为你就必须接受改造。
上课要点名,作业要被研究生的师兄批改,还要算作平时成绩,甚至,有些学校,还要开展晚自修。
你没听错,大学,晚自修。
这种大学体验,跟读高四高五高六高七,有区别么?
你想想看,其实你只是高考的时候,比人家少了几十分,但别的不说,光大学里,你要付出的额外劳动,都要多很多。
所以我说,在我今天对比的这两组学生里面,并不是学习好的吃苦多,如果你算总量,其实还是学习差一点的,总的吃掉的学习方面的苦,更多些。
他先吃苦,他总量吃的比你少;你后吃苦,你总量比他吃得多。
所以说,那些高中阶段真的尽力了,也只能进入强一本的学生,他不吃亏。
因为他学习态度没问题,学习方法没问题,他已经到天花板了,那就不存在吃亏问题。
但如果,他高中阶段学习态度有问题,或者学习方法有问题,而导致少考了那么几十分。
对不起,你欠的这点账,日后要用几倍的代价去还。
首先你大学就比人家苦得多。
而且这个苦得多不一定能换来好结果,因为考研的时候,优先本系,其次本校,然后才是外校生。
竞争归竞争,但从来没有公平可言。
好比总共一百个蛋糕,分两份,自家的300个弟子去抢其中的50份,其余来自全国各地其他门派的3万弟子,去抢剩余的50份。
你本将心向明月,你大学阶段很努力,大家都知道,其实你的专业水平,可能比那个C9的二混子,更强。
问题是,奈何明月照沟渠。去3万人的队伍里,排队吧。
你可以不去考C9的研究生,不经历这种不公平,直接参加工作,可以的。
但接下来,如果你要去电影哪吒里面阐教那类的大公司,大单位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重要的管理岗位,都把控在名校生的手里。
他可能大学里是个浑浑,但他是太乙,你可能大学里很用功,但你是申公豹。
大家都不瞎,都清楚申公豹的表现。
问题是,你想想看,任何一个企业,一旦大了,有没有急迫的盈利压力?
并没有。
俗称这件事谁都能做,无非给不给你做。
有时候不要怪师父元始,师兄无量偏心,你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就会知道,这事儿是无解的。
李鸿章说的很清楚,你不让我任人唯亲,难道让我任人唯疏么?
很多时候,不是你优不优秀,而是说了算的人,愿不愿意吹你的优秀。
利益团体一旦形成,有句话叫做花花轿子众人抬,你想不想,都得彼此吹捧。
你看,不愧是名校生,尽管大学里混,现在还是这么优秀。
这句话是夸这个人么?不,这句话也夸了自己,因为他夸的那个对象,是自己的师弟。
只是夸了自己么?不,也夸了师兄,甚至夸了师父。
因为这家大企业里面很多重要的岗位,都被这个体系毕业的人,把控着。
所以一个名校生,你愿意混上去,你的机会是强一本学生的很多倍。
因为有得是人愿意给你机会,愿意拉你一把,因为拉你,就是壮大他们的队伍。
当然,也不要把问题想象得太简单,我那天在婚姻职场与投资的第二部分里面,专门举了一个清北的读者的例子。
我就是让你看看,不会打牌的,哪怕清北,也白搭。
反过来,会打牌的,学历普通,一样可以被重用。
因为重点并不在于学历,而在于你理没理解那个重用谁,利用谁的背后的底层逻辑。
这个那天展开过,今天就不讲了。
我们再来看留学这条线。
留学的重点并不是那张学历,你说澳大利亚的几所大学,排名那么高,QS排在清华前面,到了应聘阶段,真的比清华好使么?
不是这样的。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应聘也不是QS比大小,依然是人情世故。
如果面试官,如果你要去的那个企业,那个单位,那个部门,都是清华帮的,你那个QS排名更高的学历,是没用的。
甚至有时候,它都不一定比211好使,如果你要去的那个地方,正好被某所211的毕业生把控着。
QS最大的用处是什么?是卡BUG。
咱单位公布用人标准,必须QS前50,你正好QS第50的学校读出来的,你正好卡进去。
听清楚,咱单位,咱,我没有一个字多余。
卡BUG,从来都是咱家孩子卡咱家的BUG。你去卡别人家的BUG,你卡得着么?
别人家的单位有BUG,那不是给你留的。
那你说留学除此之外就没意义了么?其实是有意义的。
留学最大的意义在于一个人,远离父母独自在外租房生活的经历。
有句话讲,有些孩子这辈子吃过最大的苦,就是留学。
这是调侃,但调侃的背后,留学对于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是真的要吃苦的。
你在国外租房子住,爸妈怕你学坏,不会给你太多钱的,都是参考当地中产的标准。
看着总数不少,比如在美一年生活费50万,其实生活标准跟国内一年10万的工薪阶层们是差不多的。
那相对于你原先住在自家大房子里,被各种伺候的无微不至,当然是吃苦,而且是吃了大苦。
更重要的是,没人管你了。在家里不只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有每天被检查作业,被督促学习。
出去留学,全靠自觉。
所以不是留学锻炼人,而是离开爸妈独自生活,自觉学习这件事本身,锻炼人。
当然,前提是你能够经得起考验。
别说留学这么远,有些孩子离开爸妈,跨省读大学,没两年,就因为打游戏被退学了。
这就是经不起考验。
没有一只雄鹰是鹰妈妈羽翼下能孵化出来的,而要学会飞翔,就必然有折损率。
所以遍观高考与留学,重点不在于那本身,而在于你到底运用它。
我那天讲婚姻,职场,投资,条件好的嫁不好,个人优秀的职场碰壁,资源多的投资赔钱,这种事儿还少见么?
太多了。
人生和打牌是不一样,打牌是牌好的与牌差的一桌,你牌好不会打,力大砖飞也能赢。
而生活中,玩家们是分流的。
博士跟初中生并不在一个岗位上竞争,牌好的和牌好的一桌,牌差的和牌差的一桌,那么当完成分桌后,牌就不起作用了。
起作用的,是你打牌的策略。所以我才说,婚姻,职场,投资,都是个选择问题,教育,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