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浙江连续发生的黄金暴雷案?
我那天聊普通房子与普通人的时候,有个读者留言问了我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他说,浙江连续发生了投资黄金的公司暴雷的事件,相关投资人血本无归。
有些小家庭,大几十万没有了,甚至有那种中产以上的家庭,三代人累积的2000万,都没有了。
他想说什么呢?他想感慨,普通人保本保值怎么就这么难。
……..
好,我抓住你这句话里面的关键词,来展开说说。
首先,我来告诉你,这些遇到暴雷的人,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无辜,那么单纯。
你去看一下这些暴雷的公司,他们许诺的是什么?
是保本。
投资回报率高不稀奇的,保本的前提下,还能有10个8个点的回报率,这种好事儿,凭什么落你头上?
你说你不是普通投资人,你提供的不是钱,是背景,那或许有可能。
你也说了,你是普通投资人,你提供的仅仅是钱,那么请问,钱,凭什么拥有这么高的保本回报率?
保本的意思是什么?
你通过人家公司买黄金,黄金涨了,你赚差价,黄金跌了,他给你8个点。
干嘛?他是做慈善的么?
你自己稍微过过脑子,黄金涨了,你赚差价,说明什么?
说明他已经拿了你的钱,去买了黄金,除非这样,他才能做到你要提货,他就给你金条。
那么既然他已经把你的钱拿去买了黄金,请问,黄金跌了,他拿什么赔你8个点?
他们老板是准备卖了自己家祖传的六个钱包,给你付8个点的无风险利息么?
你的小学数学,哪怕真是体育老师教的,这笔账都能算得清吧?
不要去扯淡,说什么这些公司和多少银行合作,请了多少明星代言,拥有各种名头,和实体店。
我就问你,上面这个小学数学,是不是清清爽爽?
那不就得了?
你知道的呀,你投资前,你就知道的呀。
除了个别80岁以上的,过去的那种可能没念过小学的老头老太太不知道,我相信如今的中年人,必须要求统一念过小学初中的,都知道。
那就不要装可怜,装无辜。
大家都知道那是个资金盘的游戏,无非觉得自己是大聪明,可以快进快出,赚点利息,击鼓传花,把雷丢给后来者。
回到读者的问题,你问的这件事,所谓保本的收益率,是一个专业术语。
保本的收益率就等于什么?
就等于美债的利息。
这是规定,不要问为啥,这就是规定,在全球投资人这个圈子里,这就是规定。
通常我们认为存款利息是无风险的,俗称保本。
当然,其实也是有限额的,因为超过某个额度,银行关门的话,是不赔的,但是你可以分成很多张单子,存在不同银行内。
这就叫保本。
可银行的存款利息不是最高的,于是,全世界的投资人们就把美债收益率,看作为全球无风险资产的定价锚定。
也就是说,大家认为美债肯定还,A Lannister always pays his debts。
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特里芬悖论的临近,对全球的影响这么大。
因为美债这个全球无风险收益率的锚定物本身,发生了动摇。
也就是说,全球投资人,曾经认为世界上存在一种东西叫做无风险收益,它一个人独一档,它叫美债。
其余的东西,是有风险排序的,ABC,EFG,一直到XYZ。
美债曾经是超然的,是独一档,它现在被动摇了,它从神坛上跌落了,它沦落为A了。
那你知不知道,你觉得完全没可能有风险的,类似于各个互联网大厂提供的那种极低收益的,也的确没啥风险的那种现金产品,它们的风险等级是什么?
是EFG这个级别。
呵呵。
那你又知不知道,所谓的那种承诺什么8个点的黄金投资的那种大企业,他们的风险等级是什么?
是XYZ这个级别。
看懂了么?
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有风险,无非风险几何。
我前阵子反复讲美债的风险,它跌落之后也是A呀,A都有风险,你觉得啥是没风险的?
所以很多人不要二极管看问题,看啥都只有0和1。
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逐渐变化的,没有01那么极端。
就像美债,你站在未来3年的角度它真的很可能有大问题。
但是你站在6月份的角度,它真的熬不过去么?不可能的。
实际上美债跌这么低,对很多短期投资人反而是波段抄底的机会。
是不是觉得很搞笑?一个东西三年有危险,几个月却又是机会。
这就是金融市场。
说到底,一切都是有风险的,无非风险大小,风险周期以及如何对冲。
你看巴菲特,当他觉得美股估值太高,比如巴菲特估值法太高,标普五百席勒市盈率太高的时候,他就会持有大量的现金。
这些现金被他买入什么了?被他买了短期的美债。
他知不知道美债有风险?知道。但所有东西都有风险,他只是在一堆风险里面,选了个A级的,作为现金的暂时储藏地。
那么全球有很多投资人,他光拿着美债依然觉得危险,他就会分出一部分去对冲特里芬悖论的临近。
比如85%持有美债,15%持有实物黄金。
你注意,人家拿的是实物,就跟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是一回事。用意就是对冲这个美债的A到所谓的理想的无风险之间的差额。
你反过来看我们很多人,他是怎么投资黄金的?
你注意一个小细节就可以了,你买入黄金的时候,要不要等?
要等就是对的,要等说明,得有人卖出,你才能买入,你的对手盘是真实存在的另一个投资人。
重点不在于实物,重点在于要等,说明确实有对手盘。
可如果不要等呢?
不要等,你随时可以买入,说明你的对手盘,是做市商。
你自己动脑筋想想,你买5万块的金子,一瞬间成交了我信,因为量太小了。
你买500亿的金子,也能一瞬间成交么?
谁这么凑巧正好同时做空,还居然拥有500个亿,能成为你的对手盘呢?
所以如果一瞬间就成交,那必然是你所在的这个平台本身就是做市商,它垫资了,它在和你对赌,才能让你立刻成交。
看懂了么?裁判下场踢球了,裁判下场踢球了,裁判下场踢球了。
重要的话说三遍。
那你能赢么?
小资金可以赢,因为它赔得起,大资金能赢么?
你输了,你的500亿亏损,它盈利,游戏继续。
你赢了,比如你的500亿变成1000亿,好么,它都资不抵债,它拿什么赔给你?
不就这点事儿?
什么叫大资金?当大部分散户的方向一致,不就等于共同构成了一个500亿的大资金么?
你品,你仔细品。
那你这是对冲美债去了,还是自己又找了个赌钱的游戏?
我讲的够直白了,别自欺欺人,你把数字放大点,游戏机制,一目了然。
所以不要讲什么自己是普通人,咱都是成年人,别装,这话让人听着特虚伪。
我那天讲普通的房子与普通人,我们好好想想看,有多少所谓自称的普通人,他就是因为踮起脚,也只够得上某个价位的房子,所以买的。
有多少人,他买了之后,就是希望涨涨涨的?
别装了,好么?一个人,你要是要连自己都骗,你怎么保值?
关起门来,对着自己说句真话,那么难么?
你砸售楼处的时候,完全可以讲假话,怎么讲都可以,但是自己复盘昔日决策依据的时候,也要骗自己么?
那你永远都不会长大的,你又怎么可能保值增值呢?
我始终是这个态度,甭管真话多难听,自己思考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讲真话。
哪怕自己内心有多不堪,都要把它剥离出来,放在台面上分析。
你不肯把身上那些烂疮割掉,你的病是好不了的。
我五年前建议读者抛掉房子,后面建议读者摇号高倒挂的三核房子,去年讲二手三核跌破毛刺价可左侧交易捡漏,今年大阳春期间建议读者哪怕三核也不要追高。
这些是建议么?不,每一个建议背后,我都讲清楚了方法论,我讲清楚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要那么做。
很多时候为啥你听了,但是听不进去?因为方法论你听不进去,那结论你又岂能采纳?
我举一个细节,同样是三核,越是豪华的板块越是可以买大点,越是次豪华的,越是要买小点。
这话我当年讲过的,有几人听进去?
有读者事后很后悔的跟我讲,他当初听不进去,因为他好容易摇到次豪华的板块,他想着选大点,选大点,将来赚多点。
我早就讲过方法论了,次豪华的板块,选房面积太大,总价太高,谁要?掏得起那个总价的,人家就去更豪华的板块了,就不是你的客户了。
你二手还怎么卖?
你看,方法论都讲过的,但是你做决策的那一瞬间,你选房的那一瞬间,我又不在你身边,八头牛都拉不回你那一瞬间的贪心与不甘心。
人有病,得治啊。你病好了自然如鱼得水,否则呢?你还想带病投资盈利啊?
所以回到非三核的房子这个话题。
很多时候,不是普通的房子的逻辑是什么,而是那个买普通房子的普通人,他自己的逻辑是什么?
你这个人,自己能不能立住?能不能定住?
你有没有个主心骨啊?
我见过太多只能买得起普通房子的人,人家照样过很好,混很好,家庭蒸蒸日上,财务越来越好。
但我见过更多的人,是啥样?
是内心乱成马了。
我都纳闷,一个内心慌得一批,又喜欢自欺欺人的人,他怎么能做好决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