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势只是用来理解市场,那玩意儿本身赚不了钱
昨天提到了周期,很多读者都希望我展开聊下周期。
周期这个东西,怎么讲呢,我打个比方。
假如你是个街头卖烧饼的摊主,你觉得你要不要了解餐饮行业的动向?
当然要。
但是我们反过来讲,一个人只了解餐饮行业,比如一个学生,他很书生气的,没有出过摊,光靠了解餐饮行业,他能卖得掉烧饼么?
周期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
投资,你是个摊主,周期,相当于餐饮行业。
你不得不去了解它的同时,你又指望不上它。
有很多读者不理解这一点,他们觉得我了解了周期我就知道顶部与底部,那怎么会用不上呢?
好,我们来看这个问题。
你想要了解周期是很容易的,一个品种,不能是单方向的那种,是要震荡型的。
我举个例子,席勒市盈率,这玩意儿放到历史上就是震荡的,因为涉及人的寿命。
只要人的寿命没有大幅度突破,比如破能活过1000年,那它就是震荡的。
假如一个东西是震荡的,那么它当下的价格是比历史上95%的时间都要高,它是不是周期顶部区间?
当然是。
它当下的价格比历史上95%的时间都要低,它是不是周期底部?
当然是。
所以研究周期的顶底并不难,是个人就能做到。
但问题在于,你能知道它会在周期的顶部持续多久,在底部持续多久么?
对不起,你还真不知道。
没法知道。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多久,就等于没啥用。或者说有参考价值,没有直接使用价值。
你按照历史经验,历史上最久一次熬了三年,你按照三年做预算,结果呢?这次熬了三十年。
三十年可不是弹指一挥间,你熬得牢么?
这期间你个人会发生很多变化,曾经你看得上的钱也许变得无所谓,曾经你看不上的钱也许变得很致命。
那你要不要赎回你昔日的投资呢?
周期的第二个问题在于它是会受到突发事件的逆向干扰的。
就像人类的历史进程整体上肯定是向前的,这句话你站在几千年的维度上是成立的。
但是中间有没有过回退?当然有,欧洲历史上中世纪动辄黑暗一千年。
你的人生如果恰好落在这期间,请问,你怎么看待人类历史进程始终向前这句话呢?
你对大周期的判断本身没问题的,问题在于,你的寿命是有限的,你等不到周期转折点,于是你只能家祭勿忘告乃翁了。
而且这个突发事件也有可能是技术变革,你比如乘风破浪里面的彭于晏,他在90年代末,把他开录像厅的地皮卖了,给儿子攒了一箱小灵通。
你再比如疫情,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球停摆,所有持仓的投资人都会经历暴打,连巴菲特也直呼活久见。
只要当时你持仓了,你就躲不开。
就像如果三体入侵地球,只要你是地球人,你就没地儿躲。
还有第三个问题,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周期是有共振效应的。
你要知道周期对于玩金融的,是个常识。
常识就是说,你知我知他也知,是个玩家都知道,大家都是师兄弟,你出一招下面是哪招所有人都能预判。
当大部分人都是师兄弟的时候,就会引发二战时期德军踢着正步过桥的悲剧。
大家都一个节奏,那么这座桥本身,就扛不住了呀。
我们要知道,任何投资策略都是依靠对手盘的,你买入一定是有人卖出了,你卖出一定是有人买入了。
否则是不可能成交的。
当绝大多数师兄弟们都买入,绝大多数师兄弟们都卖出的时候,跟谁成交?
这就是市场一致性带来的共振。
共振会使得供需扭曲从而扭曲价格,从而导致你原先可能盈利的策略变得亏损。
你原先判断的周期也许没错,问题是,你的师兄弟们都这么判断,以至于把那个原本可以赚钱的策略,那座桥,生生踩塌方了。
就像五年前,我讲投资人朱啸虎的时候,提到投资的第一原则是退出。
很多房产大V那里过来的他们的粉丝喷我,质疑我懂不懂?
房价永远涨,因为持房的本质就是对抗铸币税。
这是他们的理论。
我有否认他们的理论么?没有。
我只是提醒他们,你们长期持有房子对抗铸币税的这个策略本身没毛病,有毛病的是什么?
是现在,也就是2020年,所有人都在这么做。
当全国所有人都采用同一个策略的时候,共振效应起作用了,没有对手盘了,明白我的意思么?
所有人都买了房子,没钱的也加杠杆买了房子,你的对手盘消失了。
你已经找不到没有买房子的人了,那么谁来接盘呢?
我是在这个共振效应的基础上讲的投资的第一原则是退出。
当时被这些房产大V那里跑来关注我的新粉丝们嘲笑了很久,到了21年,嘲笑我的人更多了。
到了22年,就不笑了,23年,有些人开始担忧了,24年,很多昔日20年的黑粉,变成了铁粉。
他们开始慢慢思考我讲的东西。
我讲的很多东西,有些人第一次就能吸收,有些人要被暴打,要亏了钱,然后才能吸收。
他们花了五年,切身体会了共振效应,用钱和时间理解了这个知识点,没什么不好。
那么我告诉你,你们昔日的那个策略,就是持有房产对抗铸币税的策略,并没有失效的。
它只是在共振效应的压力下暂时失效了。
等哪天没有人买房子了,你再回头看你昔日的策略,它又恢复盈利了。
就像一条街上,有人开了家加油站,赚到钱了。
大家问他赚钱的原因,他总结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需要加油站。
大家听了纷纷鼓掌,于是这条街上开了几十家加油站,大家都别赚钱了。
是加油站这门生意有问题么?不是的,是开太多了嘛。
等都赔钱赔伤了,纷纷退出,那么这个市面上还剩下的那些加油站,就恢复赚钱了嘛。
加油站就是投资策略,同一种投资策略市场里的师兄弟太多的时候,就会出现共振。
所以,当一种投资策略因为共振效应的拥挤而导致亏损,是它本身的问题么?
并不是。
它本身是没问题的,加油站是一门生意,卖烧饼是一门生意。
所以我那天在投资的七个阶段的第四个阶段里告诉你们,其实投资也是一门生意。
你如果不去理解投资这门生意怎么做,你始终押涨跌,你就始终入不了真正的门。
市场存在很多很多的投资策略,就像加油站,饭店,住宿一样,本身都没啥问题。
有问题的,是那些使用策略的人。
有人投资挣钱,有人投资赔钱,居然还用的是同一个策略,这不稀奇,就像有人开饭店挣钱,有人开饭店赔钱一个道理。
开的都是饭店,问题是,开饭店人不一样,人会做生意,有人不会。
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说,你要去投资你懂的东西。
他其实就是在问你我那天第四个阶段做的事情,你到底会哪一种投资策略下的生意?
不会你就先会一种,它就是你的起点,你的根据地。
很多人这辈子他什么都不愿意懂,他看人家做加油站,他就开加油站,他看人家做饭店他就去开饭店。
等他不开加油站的时候,加油站赚钱了,等他不开饭店的时候,饭店赚钱了,而他去开加油站,去开饭店的时候反而是亏钱的,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他不属于这个策略里的基本盘,明白我的意思么?
一条街上时不时有新开早餐店的,每年都会有几个异想天开的大学生,但99%都会铩羽而归。
而就在这家店上,有人开了三十年,他就是这条街上早餐这个交易策略里的基本盘。
你们来,你们走,他始终守着他的策略,久而久之,他就成了这个策略的基本盘。
他才是这个策略真正奖励的人,才是真正能够靠这个策略长期吃饭的人。
投资是一回事,你走到那天的第五个阶段,你就进了基本盘,你就相当于在金融市场里,拥有了一家早餐店。
投资的意义不在于暴富,而在于用心经营好自家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