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债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美国的经历教给我们哪些教训
接着昨天放水的话题,很多读者问我,你看,美国通过举债的方式,给全世界当需求引擎这么多年。
落下什么好了么?没有。今天的问题,都是这件事带来的。
那为啥我们要通过第三张表扩张的方式,去拉动需求呢?
好,咱们今天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美国的经验教训。
回到最初,USB雇佣USA生产了很多商品,结果2%的USB拥有了80%的存款,98%的USA分到了20%的存款。
这也就意味着USA不足以买下与自己人口份额匹配的商品。
那么这个阶段,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口,只要有足够的国家购买剩余商品,生产力就可以继续扩张。
所以二战初期,美国对全球,尤其是欧洲,都是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的意思是说,美国握有大量的欧洲货币,我的商品给你了,你的商品还没给我呢,你要给我打个借条。
货币就是借条。
那么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来了,如果你的出口到了极限,大家都买不起了,各国打借条也买不起了,你的份额太大了,没法再扩张了,怎么办?
你看二战结束的时候就是这样,欧洲满目疮痍。
兄弟们没钱了,那你的目光只能拉回来,谁能充当需求引擎?
只有美国国内的USA。
那他们没钱怎么办?很简单,向未来借钱。美国向未来借钱,借的其实是USB的钱,给到USA,你去拉动消费吧。
事实上,你这么做,双方都是满意的,而你不这么做,双方都是不满意的。
为什么?
因为这就是现代货币的作用。
假如货币是金银,能这么做么?不能。
崇祯也想借钱的,给那个姓李的什么A,结果他老丈人这个B,只出了几百两银子,最后,人家姓李的A自己要,要了7000万两。
这就是金银的问题,它的复制成本太高了。你不好借。
可如果换成纸币,就很好借。
你管USB借钱,他很开心的,因为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多了,他自己的核心城市,比如纽约,核心地段,比如曼哈顿,好房子,比如大师设计,层高多少,这个会涨呀。
这个比货币的上涨还要快,他自己是受益的。
他还有符合未来先进生产力方向领域里的好公司的股权,这个比货币的上涨也是要快的。
而且你借出去的钱,你购买美债,是有利息的呀,三赢,赢麻了。
那么USB当然是乐意的。
与此同时,USA也乐意,虽然他没有三核的房产,没有符合未来先进生产力方向领域里的好公司的股权,但他有便宜可占呀。
用刘备的话讲,我打了这么多年螺丝,就不能享受享受?
USA和USB同时渴望的事情,是拦不住的,拦住,你就下去,换个愿意的来。
其实到这里为止,整件事都没有毛病,很合理。
现代货币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促进生产力,而不是像传统金银那样阻碍生产力。
但接下来,美国人接连做错了三件事,很糟糕。
1、步子迈太大,扯着淡了。
你借钱没毛病,但是要有节制。
虽然说一时借钱一时爽,一直借钱才能一直爽,但你也要克制自己的爽。
说到底呢,借钱只是个止疼片,你本质上还是要调结构。
落后的产能,要出清掉,不能说因为你向USA普遍发钱,导致他们什么都买。
买买买,把落后产能也买了一大堆,最后落后产能尾大不掉。
你就比如前段时间,我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就很荒唐。
烂房子,差城市差地段差房子,居然涨幅比三核还要高。
这就说明疫情期间,美国发钱太多,太泛滥,USA是没脑子的,他兜里好容易有了钱,什么都乱买。
咱们前些年,也有过类似教训。
在很多差城市差地段造了很多差房子。
有配套么?有工作么?有人住么?那能不烂尾么?
这些企业本不该存在,但社会需求因为举债上升,导致他们误以为天晴了,雨停了,自己又行了。
所以这就是第一个教训,家长给孩子钱,要有节制。
否则谁知道他是不是嗑药去了。
2、过程管理很重要。
这个钱按人头发下去,怎么发的?发给谁了?他怎么用的?
这很重要。
但是很遗憾,美国一笔糊涂账。
360岁的社保,1280美元的咖啡杯,一堆的屎山代码,无人维护。
美国这样没有预算,没有审核,没有过程管理,或者说预算,审核,过程管理全都形同虚设。
几十年下来,不出问题才怪。
这是给到全世界的一个大大的教训。
3、最终目的很重要。
就像家长给孩子钱,是让他买习题册,不是让他买游戏机的。
美国几十年如一日的发钱,结果USA,也就是美国排名靠后的那60%的人口,平均教育水平连小学毕业都没有。
这是达利欧自己说的,我可没冤枉他们。
这就说明孩子拿了钱,全都打游戏去了。
所以USB们不再找USA生产,而是全球化布局,跑去东亚生产。
给你机会,你也不中用呀,你加减乘除都算不清,你知道要拧哪个螺丝?
你的考试等于是你东亚的同学们,帮你代笔的,你USA在打游戏呀。
到这个时间点,出大问题了,出根本性问题了。
回到几十年前,美国第一次发债的时候,根本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USB增值?还是为了让USA爽?
都不是,正确的目的应该是保持美国的生产力。
但结果呢?
结果是你的钱没有花在习题册上,花在了游戏机上,美国的生产力,倒退了。
而与此同时,东亚倒是被你不断发债制造的需求,培养出一个基础教育超级发达,且全产业链的庞然大物。
…….
这就是美国的故事,或者说,这不是故事,对他们而言,这是个玩游戏把自己玩脱了的杯具。
那天讲时代落幕的五个话题时,很多读者问我,怎么去理解咱们自己的A和B,即将面对的这个未来的新格局。
我们思考的那条中轴线应该是什么?
就是历史的经验呀。
上面这个美国的故事,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美国就是那个石头,我们一直在摸他。
正因为我看明白了我们早已明白的这件事,所以我跟读者们讲过很多次。
我去年有个论断,我说撑死了每人每天六块钱,意思是大概率不到,意思是分群体,可能你这种收入的,就没有。
这意思就是跟你讲,你想躺,门都没有。
不会让你舒服的,老美给全球打的这个失败的样板的教训太大了。
剂量一定是让A能够拉动消费,且保持不爽。
妈妈今晚给我带了什么礼物呀?游戏机?想什么好事儿呢,就一本习题集。
奖励你做题。
同时行业区分很明显,一定是希望钱流入先进产能,而非落后产能。
所以我一直讲,行业里面,该有前途的照样有前途,该去产能的,继续去。
搁在房地产市场上,这就是我讲了好几年向上置换的底层逻辑。
那么多读者,天天问我非三核,我这些年,就只聊三核,就这点事儿。
你把底层逻辑看透了,有啥神奇的。
最后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些需求,都是为了拉动咱们自己的生产力,针对国替去的。
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怎么确保这一点?就是不会让A真的爽。A真的爽了,他就打游戏去了,他就刷不了题了。
那早晚便宜了别人的生产力。
你不行,有的是人行,总有别人家的孩子像祁同伟一样,对着你家里的B,就像当年你对USB说的那句话:老师我太想进步了。
看懂这件事,你再回忆时代落幕的五个话题。
你就知道自己内部的A和B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是鼓励的,什么是不鼓励的,什么是潜在的机会,什么是未来的风险。